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2页 |
1.1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2.1 偏误分析方法 | 第10页 |
1.2.2 对比分析方法 | 第10页 |
1.2.3 问卷调查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可能补语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2.1 研究综述 | 第12页 |
2.2 可能补语的名称和分类 | 第12-14页 |
2.2.1 可能补语的名称 | 第12-13页 |
2.2.2 可能补语的分类 | 第13-14页 |
2.3 可能补语的基本结构 | 第14页 |
2.3.1 可能补语的否定形式 | 第14页 |
2.3.2 可能补语的疑问式 | 第14页 |
2.4 可能补语的语义特征 | 第14-16页 |
2.5 可能补语的语用特点研究概述 | 第16页 |
2.6 可能补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2.6.1 外国留学生可能补语回避策略 | 第16-17页 |
2.6.2 可能补语在教学方面的研究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汉英可能义对比 | 第18-22页 |
3.1 汉语可能义的表达 | 第18-19页 |
3.1.1 可能补语 | 第18页 |
3.1.2 能愿动词 | 第18-19页 |
3.2 英语可能性语义的表达 | 第19-21页 |
3.2.1 肯定形式 | 第20页 |
3.2.2 否定形式 | 第20页 |
3.2.3 疑问形式 | 第20-21页 |
3.3 汉英可能性表达对比 | 第21-22页 |
第四章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可能补语调查 | 第22-26页 |
4.1 调查对象及语料来源 | 第22页 |
4.1.1 调查对象 | 第22页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22-23页 |
4.3 调查结果 | 第23-26页 |
第五章 母语为英语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偏误类型分析 | 第26-33页 |
5.1 结构偏误 | 第26-27页 |
5.1.1 基本结构偏误 | 第26-27页 |
5.1.2 动宾结构偏误 | 第27页 |
5.2 三类可能补语的混用偏误 | 第27-29页 |
5.3 回避使用可能补语 | 第29-31页 |
5.3.1 能愿动词“能/不能”代替可能补语 | 第29-30页 |
5.3.2 熟语类可能补语回避 | 第30-31页 |
5.4 特殊句法条件限制偏误 | 第31-33页 |
5.4.1 可能补语与“把”字句“被”字句连用偏误 | 第31页 |
5.4.2 动态助词“了”的偏误 | 第31-33页 |
第六章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可能补语偏误对策 | 第33-38页 |
6.1 偏误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6.1.1 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33-34页 |
6.1.2 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 | 第34页 |
6.1.3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 第34-35页 |
6.2 教学因素 | 第35-36页 |
6.2.1 教材方面 | 第35-36页 |
6.2.2 教师因素 | 第36页 |
6.3 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可能补语教学对策 | 第36-38页 |
6.3.1 加强英语与汉语的对比研究 | 第36页 |
6.3.2 选择科学的教学顺序 | 第36-37页 |
6.3.3 重视可能补语句法语义差异与语用限制的教学 | 第37页 |
6.3.4 关于教材的建议 | 第37-3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