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汉俄趋向意义表现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12-26页 |
第一节 汉俄趋向意义的表现方式 | 第12-15页 |
一、汉语趋向意义的表现方式 | 第12-13页 |
二、俄语趋向意义的表现方式 | 第13-14页 |
三、汉俄趋向意义表现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汉俄基本趋向意义对比 | 第15-21页 |
一、汉俄简单趋向意义对比 | 第15-19页 |
二、汉俄复合趋向意义对比 | 第19-21页 |
第三节 汉语趋向补语引申义与俄语方向前缀引申义对比 | 第21-23页 |
一、汉语“上”与俄语方向前缀“вз-”的引申义对比 | 第21-22页 |
二、汉语“下”与俄语方向前缀“с-”的引申义对比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汉俄宾语位置情况 | 第23-26页 |
一、汉语中趋向补语与宾语的位置 | 第23-24页 |
二、俄语带方向前缀的动词与宾语的位置 | 第24-26页 |
第二章 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调查统计 | 第26-34页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相关说明 | 第26-28页 |
一、偏误调查的缘由 | 第26-27页 |
二、偏误调查的目的 | 第27页 |
三、偏误调查的方法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8-34页 |
一、调查问卷 | 第28-30页 |
二、调查结果统计 | 第30-32页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 第34-46页 |
第一节 偏误的类型 | 第34-38页 |
一、缺少主要动词 | 第34-35页 |
二、趋向补语错误 | 第35-38页 |
三、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错误 | 第38页 |
第二节 偏误分析 | 第38-46页 |
一、对缺少主要动词的偏误分析 | 第39-40页 |
二、对趋向补语错误的偏误分析 | 第40-44页 |
三、对趋向补语与宾语位置关系错误的偏误分析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研究俄罗斯留学生习得汉语趋向补语偏误对教学的启示 | 第46-59页 |
第一节 对教材编写的启示 | 第46-50页 |
一、增加汉俄对比的内容 | 第46-48页 |
二、增加练习题型,加大练习量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 第50-59页 |
一、加强汉俄对比 | 第50-52页 |
二、结构形式与语义、语用相结合 | 第52-55页 |
三、逐个讲解,适时总结 | 第55-57页 |
四、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