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第一节 选题及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X了”类话语标记的分布、语义和功能 | 第15-23页 |
第一节 “X了”类话语标记的分布 | 第15-17页 |
一、“X了”的单独运用和叠加运用 | 第15-16页 |
二、“X了”的独立运用与黏连运用 | 第16页 |
三、“X了”在话轮中的位置分布 | 第16-17页 |
第二节 “X了”类话语标记的语义 | 第17-21页 |
一、“对了”的语义 | 第17-18页 |
二、“好了”的语义 | 第18-19页 |
三、“得了”的语义 | 第19-20页 |
四、“行了”的语义 | 第20-21页 |
第三节 “X了”类话语标记的功能 | 第21-23页 |
一、语篇功能 | 第21页 |
二、人际功能 | 第21-23页 |
第三章 “X了”类话语标记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使用分析 | 第23-33页 |
第一节 “X了”类话语标记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 第23-24页 |
第二节 “X了”类话语标记在教材中的语义类型 | 第24-30页 |
一、话语标记“对了”实例分析 | 第24-27页 |
二、话语标记“行了”实例分析 | 第27-28页 |
三、话语标记“得了”实例分析 | 第28页 |
四、话语标记“好了”实例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节 “X了”类话语标记在教材中的功能表达 | 第30-33页 |
一、“对了”的功能呈现 | 第31页 |
二、“行了”与“得了”的功能呈现 | 第31页 |
三、“好了”的功能呈现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三一语法”与“X了”类话语标记的教学设计 | 第33-42页 |
第一节 “三一语法” | 第33-34页 |
第二节 “X了”类话语标记的教材设计建议 | 第34-36页 |
第三节 “X了”类话语标记的课堂教学设计 | 第36-4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