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外源乳酸菌的筛选及微胶囊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 乳酸菌概述第9页
    2 乳酸菌的功能第9-10页
    3 乳酸菌的应用第10-12页
        3.1 乳酸菌在果蔬中的应用第10-11页
        3.2 乳酸菌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第11页
        3.3 乳酸菌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第11-12页
        4 微胶囊概述第12页
    5 微胶囊方法第12-13页
    6 微胶囊化应用第13-14页
        6.1 微胶囊在食品中的应用第13页
        6.2 微胶囊在医药中的应用第13-14页
        6.3 微胶囊在饲料中的应用第14页
    7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7.1 乳酸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7.2 微胶囊化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页
    8 立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5-17页
        8.1 立题意义第15-16页
        8.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9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外源乳酸菌与常规优势7号植物乳杆菌特性对比第18-2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8-20页
        1.1 材料与试剂第18页
        1.2 试验设备第18页
        1.3 试验方法第18-20页
            1.3.1 外源乳酸菌的分离第18-19页
            1.3.2 外源乳酸菌的鉴定第19页
                1.3.2.1 乳酸菌菌属鉴定第19页
                1.3.2.2 乳酸菌菌种鉴定第19页
                1.3.2.3 乳酸菌 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第19页
            1.3.3 外源乳酸菌的初筛及与常规7号植物乳杆菌对比第19-20页
                1.3.3.1 生长速率测定第19页
                1.3.3.2 产酸速率测定第19-20页
            1.3.4 外源乳酸菌的复筛及与常规7号植物乳杆菌对比第20页
                1.3.4.1 耐温生长实验第20页
                1.3.4.2 耐低pH值生长实验第20页
                1.3.4.3 抑菌能力比较第2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0-24页
        2.1 乳酸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第20-21页
        2.2 五株乳酸菌 16S rRNA序列分析第21-22页
        2.3 外源乳酸菌的初筛及与常规7号植物乳杆菌对比第22-23页
            2.3.1 生长速率测定第22页
            2.3.2 产酸速率测定第22-23页
        2.4 外源乳酸菌的复筛及与常规7号植物乳杆菌对比第23-24页
            2.4.1 耐温生长实验第23-24页
            2.4.2 耐低pH值生长实验第24页
            2.4.3 抑菌能力比较第24页
    3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外源植物乳杆菌微胶囊化工艺及特性研究第26-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1.1 材料与试剂第26页
        1.2 试验设备第26页
        1.3 试验方法第26-28页
            1.3.1 微胶囊制备方法第26-27页
            1.3.2 解囊液配置及破囊方法第27页
            1.3.3 微胶囊的包埋产率测定方法第27页
            1.3.4 微胶囊颗粒粒径测定第27页
            1.3.5 PB试验设计及单因素分析第27-28页
            1.3.6 微胶囊芯材填充物浓度的确定第28页
            1.3.7 添加抗性淀粉效果测定第28页
            1.3.8 响应面优化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第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7页
        2.1 PB试验设计筛选结果第28-31页
        2.2 单因素分析第31-33页
            2.2.1 海藻酸钠对微胶囊效果影响第31页
            2.2.2 菌胶比对微胶囊效果影响第31-32页
            2.2.3 氯化钙浓度对微胶囊效果影响第32页
            2.2.4 乳化时间对微胶囊效果影响第32-33页
        2.3 芯材填充物浓度和最终颗粒大小的确定第33-34页
        2.4 添加抗性淀粉效果测定第34页
        2.5 响应面优化植物乳杆菌微胶囊第34-37页
            2.5.1 Box-Behnken设计及结果第34-36页
            2.5.2 响应面分析及结果验证第36-37页
    3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外源植物乳杆菌微胶囊体外模拟稳定性研究第39-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1.1 材料与试剂第39页
        1.2 试验设备第39页
        1.3 试验方法第39-40页
            1.3.1 体外模拟胃液耐受实验第39页
            1.3.2 体外模拟肠液释放实验第39页
            1.3.3 高胆盐耐受实验第39-40页
            1.3.4 经典恒温加速实验研究贮藏稳定性第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2.1 体外模拟胃液耐受实验第40-41页
        2.2 体外模拟肠液释放实验第41-42页
        2.3 高胆盐耐受实验第42页
        2.4 经典恒温加速实验研究贮藏稳定性第42-43页
    3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1 结论第44-45页
    2 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介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礞汤灌肠治疗痰瘀交阻型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