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缩略词表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文献综述 | 第7-17页 |
1.鲜切果蔬 | 第7页 |
2.鲜切果蔬表面致腐微生物种类及其控制 | 第7-11页 |
3.果蔬切割后的生理变化 | 第11-17页 |
1. 前言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8页 |
·材料 | 第18页 |
·试剂 | 第18页 |
·仪器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3页 |
·莴苣处理 | 第18-19页 |
·微生物检测 | 第19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花青素的测定 | 第19页 |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9页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0页 |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第20页 |
·脂氧合酶(LOX)活性的测定 | 第20页 |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0-21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21页 |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 第21页 |
·苯丙烷代谢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21-22页 |
·数据统计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霉菌抑制及其品质指标的影响 | 第23-24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霉菌增殖的影响 | 第23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品质指标的影响 | 第23-24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褐变指标的影响 | 第24-26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APX)酶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苯丙烷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26-29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 第27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28页 |
·纳他霉素处理对鲜切莴苣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1 可溶性蛋白质的标准曲线及其测定 | 第41-42页 |
个人简介 | 第42-43页 |
导师简介 | 第43-44页 |
第二导师简介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