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果、蔬菜、坚果加工工业论文--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

果蔬土窖优化设计与热工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前言第9-22页
    1.1 我国果蔬产业发展现状第9-12页
        1.1.1 我国果蔬种植生产概况第9-10页
        1.1.2 我国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现状第10-12页
    1.2 环境因素对果蔬贮藏的影响第12-13页
        1.2.1 贮藏温度第12页
        1.2.2 贮藏相对湿度第12页
        1.2.3 气体成分第12-13页
    1.3 国内外保鲜设施设备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1 国外贮藏设施的发展现状第13页
        1.3.2 我国贮藏设施的发展过程与现状第13-14页
    1.4 我国土窖贮藏保鲜产业现状第14-19页
        1.4.1 我国土窖的概况第14-17页
        1.4.2 我国土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7-18页
        1.4.3 我国土窖保鲜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第18-19页
    1.5 果蔬土窖主要技术特点第19-20页
    1.6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0-22页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页
        1.6.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42页
    2.1 实验药品及器材第22-23页
        2.1.1 实验材料及药品第22-23页
        2.1.2 实验仪器第23页
    2.2 试验设计第23-35页
        2.2.1 果蔬土窖结构设计与优化第23-31页
        2.2.2 果蔬土窖热工性能的测定第31-32页
        2.2.3 果蔬土窖保温试验第32-34页
        2.2.4 土窖对果蔬保鲜效果研究第34-35页
        2.2.5 果蔬土窖的经济效益分析第35页
    2.3 试验指标的测定方法第35-42页
        2.3.1 果蔬土窖围护结构总热阻的测定方法第35页
        2.3.2 果蔬土窖围护结构总传热系数K值的测定第35-36页
        2.3.3 果蔬土窖空窖降温时间第36页
        2.3.4 外界温度对果蔬土窖内部温度的影响第36页
        2.3.5 果蔬土窖场相分布研究第36页
        2.3.6 果蔬土窖内平均风速测定第36页
        2.3.7 蒸发器结霜量的测定第36页
        2.3.8 贮藏内部环境温、湿度及CO_2含量测定第36-37页
        2.3.9 果蔬贮藏品质指标的测定第37-41页
        2.3.10 结果统计方法第41-42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2-60页
    3.1 果蔬土窖结构设计与优化第42-45页
        3.1.1 果蔬土窖体形设计第42-43页
        3.1.2 果蔬土窖体形系数计算第43-44页
        3.1.3 果蔬土窖外形整体结构第44-45页
    3.2 果蔬土窖热工性能的测定第45-46页
        3.2.1 围护结构总热阻第45页
        3.2.2 围护结构总传热系数第45页
        3.2.3 果蔬土窖的空库降温时间第45-46页
    3.3 果蔬土窖的保温性能第46-52页
        3.3.1 保温性能好:果蔬土窖内部温度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第46-47页
        3.3.2 果蔬土窖场相分布研究第47-49页
        3.3.3 果蔬土窖内平均风速测定记录第49页
        3.3.4 果蔬土窖和普通冷库蒸发器结霜量对比第49-50页
        3.3.5 果蔬土窖内送风方式第50-52页
    3.4 果蔬土窖对果蔬保鲜效果第52-58页
        3.4.1 马铃薯贮藏期间不同库中温、湿度及CO_2含量的变化第52-53页
        3.4.2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马铃薯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变化第53-54页
        3.4.3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第54-55页
        3.4.4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马铃薯呼吸强度的变化第55页
        3.4.5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马铃薯Vc含量的变化第55-56页
        3.4.6 贮藏于不同库中的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变化第56页
        3.4.7 白菜贮藏于不同送风方式果蔬土窖中的质量变化第56-58页
    3.5 果蔬土窖经济效益分析第58-60页
4 结论第60-62页
    4.1 全文总结第60页
    4.2 论文的创新点第60-61页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61-62页
5 展望第62-63页
6 参考文献第63-69页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70页
8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A股市场异质动量策略效应研究
下一篇: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率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