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0.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0.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0.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0.3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1 融资融券基本概述 | 第18-28页 |
1.1 融资融券定义 | 第18-21页 |
1.1.1 融资融券交易特点 | 第19-20页 |
1.1.2 融资融券交易功能 | 第20-21页 |
1.2 融资融券交易模式 | 第21-23页 |
1.2.1 分散授信模式 | 第21-22页 |
1.2.2 集中授信模式 | 第22-23页 |
1.3 融资融券相关理论借鉴 | 第23-24页 |
1.3.1 市场有效理论 | 第23-24页 |
1.3.2 股价高估理论 | 第24页 |
1.4 影响股市波动的因素 | 第24-25页 |
1.4.1 外源因素 | 第24-25页 |
1.4.2 内源因素 | 第25页 |
1.5 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影响的作用机制 | 第25-28页 |
1.5.1 融资交易对股市波动的作用机制 | 第26-27页 |
1.5.2 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的作用机制 | 第27-28页 |
2 融资融券影响股市波动率的实证分析 | 第28-34页 |
2.1 数据来源 | 第28页 |
2.2 实证分析过程 | 第28-34页 |
2.2.1 描述性统计 | 第28-29页 |
2.2.2 T检验 | 第29页 |
2.2.3 变量描述 | 第29-31页 |
2.2.4 相关性分析 | 第31页 |
2.2.5 PSM模型 | 第31-32页 |
2.2.6 回归分析结果 | 第32-34页 |
3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34-37页 |
3.1 研究结论 | 第34页 |
3.2 政策建议 | 第34-37页 |
3.2.1 完善转融通交易机制 | 第34-35页 |
3.2.2 完善信用监管体系 | 第35页 |
3.2.3 推行“T+0”交易机制以充分发挥融资融券的价格发现功能 | 第35-36页 |
3.2.4 增强投资者理性投资的能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