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26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二、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文献调查法 | 第16-17页 |
二、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三、访谈法 | 第18页 |
四、课堂观察法 | 第18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二、对外汉语教师研究 | 第20-22页 |
三、海外汉语教师研究 | 第22-23页 |
四、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汉语教师研究 | 第23-24页 |
五、小结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比什凯克市大学汉语教学现状 | 第26-42页 |
第一节 吉尔吉斯斯坦国民教育体系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吉尔吉斯斯坦高校汉语教学的历史及现状 | 第27-29页 |
第三节 比什凯克市四所调查学校的基本情况 | 第29-30页 |
一、吉尔吉斯国立民族大学 | 第29页 |
二、比什凯克人文大学 | 第29-30页 |
三、吉尔吉斯土耳其玛纳斯大学 | 第30页 |
四、吉尔吉斯国立师范大学 | 第30页 |
第四节 比什凯克市大学汉语教学情况 | 第30-42页 |
一、师资 | 第30-35页 |
二、教材 | 第35-36页 |
三、课程设置 | 第36-37页 |
四、课堂教学 | 第37-40页 |
五、课外活动 | 第40-41页 |
六、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比什凯克市大学本土汉语教师专业水平现状 | 第42-58页 |
第一节 汉语基础知识水平 | 第42-44页 |
一、掌握汉语语音知识的情况 | 第42页 |
二、掌握汉语词汇知识的情况 | 第42-43页 |
三、掌握汉语语法知识的情况 | 第43页 |
四、掌握汉字知识的情况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第二语言教学与习得理论水平 | 第44-46页 |
一、掌握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的情况 | 第44页 |
二、掌握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和假说的情况 | 第44页 |
三、掌握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情况 | 第44-45页 |
四、掌握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区别的情况 | 第45页 |
五、掌握影响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因素的情况 | 第45页 |
六、掌握外语教学一般原则和方法的情况 | 第45页 |
七、掌握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一般原则的情况 | 第45-46页 |
八、小结 | 第46页 |
第三节 汉语教学知识与技能水平 | 第46-54页 |
一、语音、语法、词汇、汉字教学的知识与技能 | 第46-48页 |
二、掌握汉语听说读写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情况 | 第48-50页 |
三、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知识及技能 | 第50-51页 |
四、组织课堂内外的活动的能力 | 第51-52页 |
五、语言测试与评估基本知识 | 第52-53页 |
六、了解中国国情与文化 | 第53-54页 |
第四节 专业情意 | 第54-57页 |
一、专业态度 | 第54-55页 |
二、专业实践 | 第55-57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比什凯克市大学本土汉语教师专业水平上存在的问题 | 第58-62页 |
第一节 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58-60页 |
一、汉语基础知识 | 第58-59页 |
二、汉语教学知识与技能 | 第59页 |
三、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知识及技能 | 第59-60页 |
四、中国国情与文化知识 | 第60页 |
第二节 专业情意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比什凯克市大学本土汉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考察 | 第62-68页 |
第一节 职业发展规划 | 第62页 |
第二节 专业发展的外部途径:教师培训 | 第62-64页 |
一、接受培训的教师比例 | 第62-63页 |
二、培训效果 | 第63页 |
三、培训时间的安排 | 第63页 |
四、培训时间的长短 | 第63页 |
五、培训内容 | 第63-64页 |
六、小结 | 第64页 |
第三节 专业发展的内在途径:反思与研讨 | 第64-66页 |
一、教学反思 | 第64-65页 |
二、教学研讨 | 第65-66页 |
第四节 比什凯克市大学本土汉语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一 | 第71-80页 |
附录二 | 第80-92页 |
附录三 | 第92-94页 |
附录四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