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固定化乳杆菌转化菜油脚料生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7页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13-14页
    1.2 共轭亚油酸的概述第14页
    1.3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第14-16页
        1.3.1 抗癌作用第15页
        1.3.2 减肥作用第15页
        1.3.3 抗糖尿病作用第15-16页
        1.3.4 降血压作用第16页
        1.3.5 增强免疫力第16页
    1.4 共轭亚油酸的天然来源第16-17页
    1.5 共轭亚油酸的人工合成方法第17-21页
        1.5.1 化学合成法第17-18页
        1.5.2 生物合成法第18-21页
    1.6 共轭亚油酸的检测方法第21-23页
        1.6.1 紫外检测法第21页
        1.6.2 气相色谱法第21页
        1.6.3 银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1-22页
        1.6.4 气质联用法第22页
        1.6.5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检测法第22页
        1.6.6 红外光谱检测法第22-23页
    1.7 细胞固定化技术的研究第23-24页
    1.8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24-27页
        1.8.1 研究内容第24-25页
        1.8.2 本课题技术路线第25页
        1.8.3 本课题创新点第25-27页
第2章 菜油脚料提取油脂工艺的研究第27-35页
    2.1 试验材料第27-28页
        2.1.1 主要试剂第27-28页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8页
    2.2 试验方法第28-31页
        2.2.1 利用不同方法提取菜油脚料中的中性油第28-29页
        2.2.2 不同方法提取油脂的质量分析第29-31页
        2.2.3 气相检测分析菜油脚料提取油脂的组分第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2.3.1 不同方法提油率的比较第31-32页
        2.3.2 不同方法提取油脂质量的比较第32页
        2.3.3 菜油脚料和提取的油脂的图片比较第32-33页
        2.3.4 提取油脂的气相检测色谱图第33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33-35页
第3章 脂肪酶酶解菜油脚料提取油脂工艺条件的优化第35-49页
    3.1 试验材料第35-36页
        3.1.1 试验菌种第35页
        3.1.2 主要试剂第35-36页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6页
    3.2 试验方法第36-39页
        3.2.1 提取油脂的乳化液制备第36页
        3.2.2 脂肪酶水解提取油脂的方法及水解率的测定第36-37页
        3.2.3 黑曲霉脂肪酶水解提取油脂条件的优化第37-39页
        3.2.4 响应面法优化酶水解提取油脂工艺条件第39页
        3.2.5 嗜酸乳杆菌转化提取油脂酶解液和未被酶解的提取油脂产 CLA 的比较第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47页
        3.3.1 温度对脂肪酶水解油脂的影响第39-40页
        3.3.2 pH 值对脂肪酶水解油脂的影响第40-41页
        3.3.3 底物浓度对脂肪酶水解油脂的影响第41页
        3.3.4 脂肪酶添加量对酶水解油脂的影响第41-42页
        3.3.5 脂肪酶解时间对酶水解油脂的影响第42页
        3.3.6 不同振荡转数对脂肪酶水解油脂的影响第42-43页
        3.3.7 脂肪酶加入方式对酶水解油脂的影响第43-44页
        3.3.8 响应面法优化脂肪酶水解提取油脂的工艺条件第44-47页
        3.3.9 嗜酸乳杆菌转化提取油脂酶解液和未酶解提取油脂产 CLA 的比较第47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47-49页
第4章 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转化菜油脚料提取油脂酶解液生成共轭亚油酸的比较研究第49-56页
    4.1 试验材料第49-51页
        4.1.1 试验菌种第49页
        4.1.2 主要试剂第49-50页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0-51页
        4.1.4 嗜酸乳杆菌 MRS 培养基第51页
        4.1.5 植物乳杆菌 MRS 培养基第51页
    4.2 试验方法第51-53页
        4.2.1 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第51页
        4.2.2 共轭亚油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1-52页
        4.2.3 亚油酸乳化液和提取油脂乳化液的配制第52页
        4.2.4 提取油脂酶解液的制备第52页
        4.2.5 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诱导培养及细胞收集第52页
        4.2.6 两种乳杆菌转化生成 CLA 的方法第52页
        4.2.7 嗜酸乳杆菌转化萃取液与提取油脂的紫外光谱图的比较第52-53页
        4.2.8 共轭亚油酸的提取和检测方法第5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3-55页
        4.3.1 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曲线的绘制第53页
        4.3.2 共轭亚油酸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3-54页
        4.3.3 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转化提取油脂酶解液生成 CLA 的比较第54页
        4.3.4 嗜酸乳杆菌转化萃取液与提取油脂的紫外光谱图的比较第54-55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55-56页
第5章 固定化嗜酸乳杆菌转化菜油脚料提取油脂酶解液生成共轭亚油酸工艺条件的优化第56-72页
    5.1 试验材料第56-58页
        5.1.1 试验菌种第56页
        5.1.2 主要试剂第56-57页
        5.1.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57-58页
        5.1.4 MRS 培养基第58页
    5.2 试验方法第58-62页
        5.2.1 亚油酸乳化液和提取油脂乳化液的配制(略)第58页
        5.2.2 提取油脂酶解液的制备(略)第58页
        5.2.3 嗜酸乳杆菌细胞的收集和吸附载体的预处理第58页
        5.2.4 吸附固定化嗜酸乳杆菌及转化生成 CLA 的方法第58-59页
        5.2.5 共轭亚油酸的提取和检测方法第59页
        5.2.6 吸附固定化嗜酸乳杆菌的条件研究第59-60页
        5.2.7 转化条件的优化第60-61页
        5.2.8 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嗜酸乳杆菌直接转化工艺条件第61页
        5.2.9 固定化嗜酸乳杆菌多批次连续转化提取油脂酶解液产 CLA 试验第61页
        5.2.10 固定化嗜酸乳杆菌不同批次电镜扫描观察图第61-62页
        5.2.11 固定化嗜酸乳杆菌与游离化嗜酸乳杆菌转化产 CLA 的比较第6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2-70页
        5.3.1 固定化材料直径的大小对嗜酸乳杆菌 CLA 产量的影响第62页
        5.3.2 吸附固定化时间对嗜酸乳杆菌产 CLA 的影响第62-63页
        5.3.3 细胞浓度对固定化嗜酸乳杆菌产 CLA 的影响第63页
        5.3.4 转化温度对固定化嗜酸乳杆菌产 CLA 的影响第63-64页
        5.3.5 转化 pH 对固定化嗜酸乳杆菌产 CLA 的影响第64-65页
        5.3.6 转化时间对固定化嗜酸乳杆菌产 CLA 的影响第65页
        5.3.7 金属离子对固定化嗜酸乳杆菌产 CLA 的影响第65-66页
        5.3.8 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嗜酸乳杆菌直接转化工艺条件第66-68页
        5.3.9 吸附固定化嗜酸乳杆菌与游离化嗜酸乳杆菌转化产 CLA 的比较第68-69页
        5.3.10 固定化嗜酸乳杆菌颗粒多批次连续转化产 CLA 试验第69-70页
        5.3.11 固定化嗜酸乳杆菌颗粒不同批次电镜扫描观察图第70页
    5.4 小结与讨论第70-7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6.1 结论第72-73页
        6.1.1 菜油脚料油脂提取工艺的研究第72页
        6.1.2 脂肪酶水解提取油脂工艺条件的优化第72页
        6.1.3 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转化提取油脂酶解液生成共轭亚油酸的比较研究第72-73页
        6.1.4 固定化嗜酸乳杆菌转化提取油脂酶解液生成共轭亚油酸工艺条件的优化第73页
    6.2 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3页
攻读学位期的研究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式焙烤食品的温敏性缓释保鲜膜的研究
下一篇:富氧顶吹熔炼喷枪位置的软预测与模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