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范围 | 第8-9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 副词“就”和“才”的本体研究 | 第9-10页 |
2. 副词“就”和“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副词“就”、“才”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各辞典中副词“就”和“才”的不同义项 | 第11-13页 |
(二) 针对“就”和“才”的本体研究 | 第13-15页 |
第三章 波兰学生习得副词“就”、“才”偏误分析 | 第15-25页 |
(一) 波兰语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二) 波兰学生习得汉语副词“就”和“才”产生偏误的主要类型 | 第16-18页 |
(三) “就”习得偏误分析 | 第18-21页 |
(四) “才”习得偏误分析 | 第21-25页 |
第四章 波兰学生习得副词“就”和“才”偏误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 第25-31页 |
(一) 波兰学生习得副词“就”和“才”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 | 第25-26页 |
1. 波兰语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 第25页 |
2. 学生自身的原因 | 第25页 |
3. 教师的原因 | 第25-26页 |
4. 汉语副词“就”和“才”本身的原因 | 第26页 |
5. 教材方面原因 | 第26页 |
(二) 避免、减少偏误策略及方法 | 第26-31页 |
1. 学生学习方面 | 第26-27页 |
2. 在课堂教学方面 | 第27-29页 |
3. 在教材使用方面 | 第29-30页 |
4. 在师资力量方面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34-35页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