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女研究生心理压力及管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1.研究背景第9-10页
        2.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 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研究现状第11-14页
        2. 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研究现状第14-15页
    (三) 文章结构与创新点第15页
    (四) 研究对象、方法与工具第15-17页
        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页
        3. 研究工具第16-17页
一、 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基本理论问题第17-21页
    (一) 压力及心理压力概述第17-19页
    (二) 压力管理及研究生心理压力管理的界定第19-21页
二、 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第21-33页
    (一) 基本情况分析第21页
    (二) 研究生心理压力现状-研究生总体心理压力分析第21-22页
    (三) 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分析第22-33页
        1. 女性硕士研究生在各个因子上心理压力总分分析第22-23页
        2. 不同年龄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的差异分析第23页
        3. 不同学科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的差异分析第23-24页
        4. 是否独生子女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差异分析第24-25页
        5. 不同婚恋状况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的差异分析第25-26页
        6. 不同来源地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的差异分析第26-27页
        7. 不同培养方式的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的差异分析第27页
        8. 不同年级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源的差异分析第27-33页
三、 关于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状况的讨论第33-39页
    (一) 女性硕士研究生主要的心理压力第33页
    (二) 对不同群体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具体状况的分析第33-36页
        1. 不同年龄女性硕士研究生群体分析第33-34页
        2. 不同学科女性硕士研究生群体分析第34页
        3. 是否为独生子女女性硕士研究生群体分析第34页
        4. 不同婚恋状况女性硕士研究生群体分析第34页
        5. 不同来源地女性硕士研究生群体分析第34-35页
        6. 不同培养方式女性硕士研究生群体分析第35页
        7. 不同年级女性硕士研究生群体分析第35-36页
    (三) 对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问题宏观原因的分析第36-39页
        1. 社会因素的影响第36-37页
        2. 学校因素的影响第37页
        3. 家庭因素的影响第37-39页
四、 提高女性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管理水平的对策第39-46页
    (一) 社会因素的管理第39-40页
        1. 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第39页
        2. 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第39-40页
        3. 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第40页
    (二) 学校因素的管理第40-41页
        1.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第40-41页
        2. 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第41页
        3. 开展广泛的就业教育第41页
    (三) 家庭因素的管理第41-42页
        1. 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第41-42页
        2. 培养现代家庭教育方式第42页
    (四) 女性硕士研究生个人因素管理第42-46页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42-43页
        2. 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第43页
        3.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43页
        4. 积极进行人际交往,寻求社会支持第43-44页
        5. 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第44-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岛市民办高校教师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国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的法律问题及监管建议--以银信合作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