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导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影子银行的内涵和运行性质分析 | 第12-18页 |
第一节 影子银行的内涵分析 | 第12-14页 |
一、 国际上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 国内的定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影子银行的运行机制及其风险分析 | 第14-16页 |
一、 影子银行的运作机制 | 第14-15页 |
二、 影子银行系统的风险分析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及典型代表 | 第18-21页 |
第一节 我国影子银行的现有规模 | 第18-19页 |
一、 我国影子银行的市场统计现状 | 第18页 |
二、 我国影子银行的官方统计规模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中国影子银行的典型代表——银信合作业务 | 第19-20页 |
一、 银信合作的运作方式 | 第19页 |
二、 银信合作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银信合作业务中的法律关系及法律规避问题 | 第21-30页 |
第一节 以光大—安信信托纠纷案分析银信合作业务中的法律关系 | 第21-24页 |
一、 光大—安信信托纠纷案基本事实 | 第21页 |
二、 案后隐情 | 第21-22页 |
三、 判决结果 | 第22页 |
四、 本案中银行与信托公司法律关系分析 | 第22-24页 |
第二节 银信合作业务中的法律关系分析 | 第24-26页 |
一、 银信合作业务主体间法律关系分析 | 第24-25页 |
二、 银信合作业务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银信合作业务规避法律的途径 | 第26-27页 |
一、 规避商业银行受管制 | 第26-27页 |
二、 规避信托公司资金募集的限制 | 第27页 |
第四节 银信合作迅猛发展的原因 | 第27-28页 |
一、 规避信贷规模控制和应对资本充足率监管 | 第27-28页 |
二、 突破商业银行分业经营限制,实现银行信托优势互补 | 第28页 |
三、 居民旺盛理财需求的体现 | 第28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银信合作的法律监管制度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 第30-40页 |
第一节 银信合作业务的法监督管理体制与当下状况 | 第30-33页 |
一、 鼓励扶持阶段(2005-2009) | 第30-31页 |
二、 抑制严控阶段(2009 至今) | 第31-33页 |
第二节 现有银信合作业务的法律监管制度下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一、 监管手段治标不治本 | 第33-34页 |
二、 部分监管政策执行不到位,监管政策的质量有待提高 | 第34-35页 |
三、 监管政策缺乏公平性和合理性 | 第35-37页 |
第三节 中国影子银行监管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 第37-39页 |
一、 监督管理机构的分工存在不足 | 第37页 |
二、 监督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并未落实到实处 | 第37-38页 |
三、 金融监督管理机制落后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对于以银信合作业务为代表的影子银行系统监管的建议 | 第40-49页 |
第一节 针对银信合作业务监管问题的意见 | 第40-41页 |
一、 实现信息披露政策,建立信息沟通平台 | 第40页 |
二、 创新银信产品,活跃民间闲置资本 | 第40-41页 |
三、 降低由于银信合作受限对融资活动的影响 | 第41页 |
四、 推进利率市场化,放宽对市场利率的管制 | 第41页 |
第二节 借鉴美国监管改革对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建议 | 第41-47页 |
一、 中国参考美国监管改革的借鉴角度 | 第41-42页 |
二、 美国危机之后的监管改革措施 | 第42-43页 |
三、 借鉴美国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影子银行提出的监管建议 | 第43-47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