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民办高校人才流失的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民办高校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2 民办高校教师的界定 | 第15页 |
2.1.3 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 理论模型概述 | 第16-20页 |
2.2.1 马克和西蒙模型 | 第16-17页 |
2.2.2 扩展的莫布雷模型 | 第17-18页 |
2.2.3 层次结构模型 | 第18-20页 |
第3章 青岛市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现状及危害 | 第20-24页 |
3.1 青岛市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现状 | 第20-21页 |
3.2 青岛市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危害 | 第21-24页 |
3.2.1 降低教育质量和科研成效 | 第21-22页 |
3.2.2 引起学生流失和招生困难 | 第22页 |
3.2.3 降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 第22页 |
3.2.4 增加民办高校管理成本 | 第22页 |
3.2.5 损伤民办高校内部凝聚力 | 第22-23页 |
3.2.6 影响民办高校长期可持续发展 | 第23-24页 |
第4章 影响青岛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因素分析 | 第24-35页 |
4.1 影响青岛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社会外部因素 | 第24-25页 |
4.1.1 国家对于民办高校的支持程度不够 | 第24页 |
4.1.2 保障民办高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4-25页 |
4.1.3 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低下,社会声誉不高 | 第25页 |
4.2 影响青岛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学校内部因素 | 第25-28页 |
4.2.1 学校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 | 第25-26页 |
4.2.2 学校的绩效考核导向不合理 | 第26-27页 |
4.2.3 福利水平不高,社会保障程度不足 | 第27页 |
4.2.4 管理制度落后,教师工作规范程度低 | 第27-28页 |
4.2.5 教师培训和发展空间不大 | 第28页 |
4.3 影响青岛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个人因素 | 第28-30页 |
4.3.1 工作成就感低 | 第28-29页 |
4.3.2 个人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 | 第29-30页 |
4.4 青岛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影响因素体系的层次分析 | 第30-35页 |
4.4.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第30-31页 |
4.4.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1-32页 |
4.4.3 基本统计结果及评价 | 第32-35页 |
第5章 青岛市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管理对策 | 第35-43页 |
5.1 社会层面 | 第35-37页 |
5.1.1 政府思想意识上重视民办高等教育 | 第35页 |
5.1.2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力度 | 第35-36页 |
5.1.3 充分保护民办高校教师各项权利,提高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地位 | 第36-37页 |
5.2 民办高校层面 | 第37-41页 |
5.2.1 制订并实施有效的招聘政策,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 第37-38页 |
5.2.2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 第38-39页 |
5.2.3 建立符合民办学校自身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39页 |
5.2.4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核心竞争力,以环境留人 | 第39-41页 |
5.3 教师个人层面 | 第41-43页 |
5.3.1 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 | 第41页 |
5.3.2 培养自己积极心理,积极应对压力 | 第41-42页 |
5.3.3 主动寻求社会帮助,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 第42页 |
5.3.4 给自己正确的定位,寻求幸福平衡点 | 第42-4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