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赴澳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动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社会需求角度第10-11页
        1.1.2 志愿者自身角度第11页
        1.1.3 汉语学习者角度第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2.1 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研究第13-15页
        2.1.1 跨文化交际第13页
        2.1.2 跨文化交际能力第13-15页
    2.2 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效能感相关研究第15-20页
        2.2.1 跨文化敏感度第15-17页
        2.2.2 跨文化效能感第17-18页
        2.2.3 跨文化敏感度与效能感实证研究第18-20页
    2.3 澳大利亚的文化第20-22页
    2.4 目前研究不足第22-24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4-26页
    3.1 研究对象第24页
    3.2 研究步骤第24页
    3.3 研究方法第24-26页
        3.3.1 问卷调查法第24-25页
        3.3.2 访谈法第25-26页
第四章 研究结果第26-40页
    4.1 三阶段跨文化敏感度与效能感总体情况及动态变化第26-30页
        4.1.1 各层面总体情况第26-28页
        4.1.2 各层面变化情况第28-30页
        4.1.3 小结第30页
    4.2 跨文化敏感度各层面间相关性第30-33页
        4.2.1 三阶段相关性总体情况对比第30-31页
        4.2.2 典型维度间相关性具体情况第31-32页
        4.2.3 小结第32-33页
    4.3 效能感与敏感度各层面间相关性第33-35页
        4.3.1 三阶段相关性总体情况对比第33-34页
        4.3.2 典型维度间相关性具体情况第34-35页
        4.3.3 小结第35页
    4.4 本科专业对敏感度与效能感的影响第35-40页
        4.4.1 对赴任前敏感度与效能感的影响第35-36页
        4.4.2 对任期中敏感度与效能感的影响第36-38页
        4.4.3 对离任时敏感度与效能感的影响第38-39页
        4.4.4 小结第39-40页
第五章 讨论第40-50页
    5.1 跨文化敏感度和效能感总体水平变化第40-41页
    5.2 跨文化敏感度与效能感薄弱环节第41页
    5.3 相关性总体情况与动态变化第41-42页
        5.3.1 敏感度各层面问相关性第41-42页
        5.3.2 敏感度与效能感相关性第42页
    5.4 本科专业对敏感度与效能感的影响第42-43页
    5.5 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与归因第43-50页
        5.5.1 主要障碍第43-48页
        5.5.2 原因分析第48-50页
            5.5.2.1 语言能力第48-49页
            5.5.2.2 文化差异第49-50页
第六章 结语第50-52页
    6.1 结论及建议第50-51页
    6.2 研究不足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57页
附录1 跨文化敏感度和效能感问卷第57-60页
附录2 访谈提纲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外汉语教师形式聚焦教学对比研究
下一篇:对外汉字教材形声字编写研究--以《体验汉字》和《汉字轻松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