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芭蕉芋简介 | 第13-16页 |
1.1.1 化学成分 | 第13-14页 |
1.1.2 芭蕉芋淀粉 | 第14-15页 |
1.1.3 芭蕉芋淀粉改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简介 | 第16-24页 |
1.2.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反应机理 | 第16-17页 |
1.2.2 影响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的因素 | 第17-18页 |
1.2.3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方法 | 第18-21页 |
1.2.4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性质 | 第21-23页 |
1.2.5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的检测方法 | 第23页 |
1.2.6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 响应面试验 | 第24-25页 |
1.4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5-26页 |
1.5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33页 |
2.3.1 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的制备 | 第28页 |
2.3.2 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取代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3 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 | 第29-30页 |
2.3.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页 |
2.3.5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0页 |
2.3.6 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糊化性质的研究 | 第30-31页 |
2.3.7 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抗性淀粉含量的研究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54页 |
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33-37页 |
3.1.1 淀粉乳浓度 | 第33-34页 |
3.1.2 反应时间 | 第34-35页 |
3.1.3 反应温度 | 第35-36页 |
3.1.4 反应体系pH | 第36-37页 |
3.2 响应面试验结果 | 第37-45页 |
3.2.1 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案及结果 | 第37-39页 |
3.2.2 响应面方差分析 | 第39-41页 |
3.2.3 交互作用对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 | 第41-45页 |
3.2.4 最优制备条件的确定 | 第45页 |
3.3 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7页 |
3.4 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的扫描电镜镜分析 | 第47-48页 |
3.5 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糊化性质的研究结果 | 第48-54页 |
3.5.1 取代度对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黏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3.5.2 取代度对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透明度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3 取代度对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冻融稳定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3.5.4 取代度对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凝沉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页 |
3.5.5 取代度对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糊化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5.6 取代度对辛烯基琥珀酸芭蕉芋淀粉酯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4.1 结论 | 第54-55页 |
4.2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