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7-8页 |
1.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8-11页 |
1.2.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 第8-9页 |
1.2.2 社会建构理论理论 | 第9-10页 |
1.2.3 多元智力理论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1-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3-17页 |
2.1.1 学习风格概述 | 第13-16页 |
2.1.2 学业成就 | 第16-17页 |
2.2 国内外对于学习风格研究的现状综述 | 第17-23页 |
2.2.1 国外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 | 第17-18页 |
2.2.2 国内关于学习风格的研究 | 第18-23页 |
3 研究构想 | 第23-32页 |
3.1 问题提出 | 第23-2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3.2.1 文献分析法 | 第24页 |
3.2.2 个案研究法 | 第24-25页 |
3.2.3 问卷调查法 | 第25页 |
3.3 研究设计 | 第25-32页 |
3.3.1 学习风格与学业成就关系的调查分析研究 | 第25-27页 |
3.3.2 个案研究 | 第27-32页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4.1 学习风格与学业成就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4.1.1 学业成就水平在不同的学习风格群体的差异性分析 | 第32页 |
4.1.2 不同学业成就群体在不同学习风格得分的差异 | 第32-34页 |
4.1.3 感觉通道学习风格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34页 |
4.1.4 不同学科的学业成就与各种学习风格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4.1.5 学业成就与学习风格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35-36页 |
4.2 学法指导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 第36-37页 |
4.2.1 学业水平学科测试等级变化 | 第36页 |
4.2.2 学业水平测试4A人数及平均加分变化 | 第36-37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37-41页 |
5.1 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特点及学习和教学建议 | 第37页 |
5.2 不同学习风格对学业成就影响程度的分析 | 第37-38页 |
5.3 学法指导实施的意义和价值 | 第38-4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1-45页 |
6.1 结论 | 第41页 |
6.2 建议 | 第41-45页 |
6.2.1 个人层面的学习建议 | 第41-43页 |
6.2.1.1 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 第41-42页 |
6.2.1.2 变换序列型和综合型学习风格的顺序 | 第42-43页 |
6.2.2 学校教学层面 | 第43-45页 |
6.2.2.1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 第43页 |
6.2.2.2 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和课程传授形式 | 第43-44页 |
6.2.2.3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和培养 | 第44页 |
6.2.2.4 多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 第44-45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45-46页 |
7.1 存在的不足 | 第45页 |
7.2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