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1.1 大麦概况 | 第9-10页 |
1.1.1 大麦概述 | 第9页 |
1.1.2 大麦麦芽概述 | 第9-10页 |
1.2 大麦淀粉的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大麦淀粉的提取制备 | 第10-11页 |
1.2.2 大麦淀粉的颗粒结构与组成 | 第11-12页 |
1.2.3 大麦淀粉的特性 | 第12-13页 |
1.2.4 大麦麦芽淀粉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小麦概况 | 第14页 |
1.3.1 小麦概述 | 第14页 |
1.3.2 小麦麦芽概述 | 第14页 |
1.4 小麦淀粉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1 小麦淀粉的提取制备 | 第14-15页 |
1.4.2 小麦淀粉的颗粒结构与组成 | 第15页 |
1.4.3 小麦淀粉的特性 | 第15-16页 |
1.4.4 小麦麦芽淀粉研究进展 | 第16页 |
1.5 多孔淀粉 | 第16-20页 |
1.5.1 多孔淀粉概述 | 第16-17页 |
1.5.2 多孔淀粉的制备 | 第17-18页 |
1.5.3 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能 | 第18-19页 |
1.5.4 多孔淀粉的应用 | 第19-20页 |
1.6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原料 | 第22页 |
2.1.2 试剂 | 第22页 |
2.1.3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30页 |
2.2.1 麦芽淀粉的制备方法 | 第23页 |
2.2.2 麦芽淀粉基本组分的测定 | 第23-25页 |
2.2.3 麦芽淀粉颗粒结构特性测定 | 第25-26页 |
2.2.4 麦芽淀粉糊特性测定 | 第26-27页 |
2.2.5 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 | 第27页 |
2.2.6 多孔淀粉的颗粒特征分析 | 第27-28页 |
2.2.7 多孔淀粉吸水率、吸油率的测定 | 第28页 |
2.2.8 多孔淀粉对亚甲基蓝吸附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9 吸附温度、时间以及亚甲基蓝浓度对多孔淀粉吸附性的影响 | 第29页 |
2.2.10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7页 |
3.1 麦芽淀粉基本组分的测定结果 | 第30页 |
3.2 麦芽淀粉颗粒特性测定结果 | 第30-35页 |
3.2.1 淀粉颗粒扫描电镜结果 | 第30-32页 |
3.2.2 淀粉X衍射分析试验结果 | 第32-34页 |
3.2.3 淀粉热重分析 | 第34-35页 |
3.3 麦芽淀粉糊特性测定结果 | 第35-41页 |
3.3.1 淀粉糊透明度研究结果 | 第35-36页 |
3.3.2 淀粉糊溶解度以及膨胀度研究结果 | 第36-38页 |
3.3.3 淀粉糊冻融稳定性研究结果 | 第38-39页 |
3.3.4 淀粉糊粘度试验结果 | 第39-41页 |
3.4 多孔淀粉的制备 | 第41-45页 |
3.4.1 药用麦芽的培养过程 | 第41-44页 |
3.4.2 不同芽长药用麦芽淀粉电镜图 | 第44-45页 |
3.4.3 多孔淀粉的提取 | 第45页 |
3.5 多孔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试验测定结果 | 第45-46页 |
3.6 多孔淀粉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3.7 多孔淀粉吸附量的测定结果 | 第47-49页 |
3.7.1 多孔淀粉吸水率吸油率测定结果 | 第47-48页 |
3.7.2 多孔淀粉对亚甲基蓝吸附量测定结果 | 第48-49页 |
3.8 多孔淀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49-53页 |
3.8.1 多孔淀粉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 | 第49-51页 |
3.8.2 多孔淀粉的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 | 第51-53页 |
3.9 多孔淀粉吸附的动力学分析 | 第53-56页 |
3.10 亚甲基蓝浓度对多孔淀粉的吸附影响 | 第56-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5 展望 | 第58-59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7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8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