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11-13页 |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 | 第11页 |
第二节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11-13页 |
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第12页 |
二、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跨文化意识及其培养前提 | 第13-16页 |
第一节 跨文化意识的涵义 | 第13页 |
第二节 提高跨文化意识的过程 | 第13-14页 |
第三节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前提 | 第14-16页 |
第三章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 第16-38页 |
第一节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原则 | 第16-17页 |
一、由浅到深的原则 | 第16页 |
二、由易到难的原则 | 第16页 |
三、实用性原则 | 第16页 |
四、共时性原则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 第17-38页 |
一、教学生识别具有文化特征的形象和标志 | 第17-18页 |
二、用文化实物来展示目的语文化 | 第18-22页 |
三、深入了解日常生活模式 | 第22-25页 |
四、深入了解文化行为 | 第25-27页 |
五、深入了解交际功能模式 | 第27-30页 |
六、深入探讨价值观及对事物的看法 | 第30-32页 |
七、角色扮演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手段 | 第32-38页 |
第四章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障碍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文化差异的定义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对汉语教学的影响 | 第39-44页 |
一、语用功能方面 | 第39-40页 |
二、词义方面 | 第40-42页 |
三、语言结构方面 | 第42-44页 |
第三节 文化休克 | 第44-46页 |
一、学生的表现 | 第44-45页 |
二、减轻文化休克的方法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目的 | 第46-48页 |
第一节 帮助学生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汉语 | 第46页 |
第二节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