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委婉语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一) 委婉语的本体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 委婉语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11-12页 |
(一) 委婉语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委婉语与禁忌语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汉英委婉语形成原因的异同 | 第14-20页 |
一、汉英委婉语形成原因的相同点 | 第14-16页 |
(一) 避讳忌讳 | 第14-15页 |
(二) 礼貌功能 | 第15页 |
(三) 社会交际心理 | 第15-16页 |
二、汉英委婉语形成原因的不同点 | 第16-17页 |
(一) 制度的不同 | 第16页 |
(二) 宗教的不同 | 第16-17页 |
(三) 作用的不同 | 第17页 |
(四) 社会问题的不同 | 第17页 |
三.总结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汉英委婉语个案对比分析 | 第20-24页 |
一、基于禁忌方面的对比——“死亡” | 第20-21页 |
二、基于社会文化的对比——“老” | 第21-22页 |
三、与隐私有关——“胖”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委婉语案例分析研究 | 第24-28页 |
一、跨文化中的交际障碍 | 第24-25页 |
(一) 词语的理解不当导致交际障碍 | 第24页 |
(二) 委婉语的掌握情况不够容易导致文化休克 | 第24-25页 |
二、HSK汉语动态作文语料库分析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 第28-32页 |
一、文化背景教学 | 第28-29页 |
二、汉语基础知识教学 | 第29-31页 |
(一) 词汇教学 | 第29-30页 |
(二) 语法教学 | 第30-31页 |
三、创造语境的教学 | 第31-32页 |
结语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