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英语为母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本文的理论依据第12-17页
     ·中介语理论第12-14页
     ·偏误分析理论第14-15页
     ·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第15-17页
第二章 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的相关研究综述第17-22页
   ·关于动态助词“了”的研究第17-18页
   ·动态助词“了”与语气词“了”的比较第18-20页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了”的研究第20-22页
第三章 英语为母语学习者习得动态助词“了”的语料统计及分析第22-25页
   ·调查对象、语料收集及统计第22-23页
   ·对语料的相关分析第23-24页
   ·总结第24-25页
第四章 动态助词“了”的偏误类型及分析第25-47页
   ·偏误类型第25页
   ·偏误分析第25-40页
     ·动态助词“了”的遗漏第25-29页
     ·动态助词“了”的误加第29-34页
     ·动态助词“了”的误代第34-37页
     ·动态助词“了”的错序第37-40页
   ·产生偏误的原因第40-47页
     ·动态助词“了”语法意义、功能的复杂性第40-41页
     ·对目的语的掌握不足第41-42页
     ·母语的负迁移第42-45页
     ·学生学习策略以及教师、教材的影响第45页
     ·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对英语为母语学习者动态助词“了”的教学建议第47-56页
   ·对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议第47-50页
     ·由浅入深编排,解释符合学习水平第47-48页
     ·减少语法专业术语,解释尽量具体化第48-49页
     ·加强动态助词“了”与其他语法点的对比说明第49页
     ·增加对动态助词“了”固定格式的说明第49-50页
     ·明确汉、英之间的表达差异第50页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建议第50-56页
     ·明确区分“了1”和“了2”第51页
     ·注重汉、英之间的对比第51-52页
     ·对易错点和难点进行总结第52-53页
     ·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不同第53-54页
     ·教学形式多样化,进行趣味教学第54页
     ·训练学生汉语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汉语语感第54-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听说法与交际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综合运用--以《我们去游泳,好吗?》的教学案例为例
下一篇:“N1+的+N2”中“的”字隐现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