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1.1 “这”、“那”的本体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 1.1.1 “这”、“那”的来源研究 | 第13-14页 |
| 1.1.2 “这”、“那”的语用功能研究 | 第14-15页 |
| 1.1.3 “这”、“那”的语法化研究 | 第15-18页 |
| 1.2 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指示代词“这”、“那”的研究 | 第18-19页 |
| 1.2.1 对外汉语教学中“这”、“那”的偏误研究 | 第18-19页 |
| 1.2.2 汉英指示代词对比研究 | 第19页 |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意义 | 第19-21页 |
| 1.3.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现代汉语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 | 第21-31页 |
| 2.1 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的语义限制 | 第21-25页 |
| 2.1.1 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多出现在可让渡领属关系中 | 第21-24页 |
| 2.1.2 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表类指… | 第24-25页 |
| 2.2 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的句法分布… | 第25-28页 |
| 2.2.1 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主要出现在主语位置 | 第25-27页 |
| 2.2.2 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在句中可以出现在定语等其他位置 | 第27-28页 |
| 2.3 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的语用特点 | 第28-30页 |
| 2.3.1 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的话语功能 | 第28-29页 |
| 2.3.2 指示代词兼作领属标记的语用限制 | 第29-30页 |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现代汉语指示代词兼作关系从句标记 | 第31-37页 |
| 3.1 指示代词兼作关系从句标记的情况 | 第31-32页 |
| 3.2 指示代词兼作关系从句标记的成分提取 | 第32-36页 |
| 3.2.1 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 | 第32页 |
| 3.2.2 指示代词兼作关系从句标记以提取宾语为主 | 第32-35页 |
| 3.2.3 指示代词兼作关系从句标记在句中主要作主语 | 第35-36页 |
| 3.3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指示代词语法化的不对称性 | 第37-43页 |
| 4.1 “那”比“这”虚化程度高 | 第37-39页 |
| 4.2 指示代词比指量短语虚化程度高 | 第39-40页 |
| 4.3 口语发展相对成熟 | 第40-41页 |
| 4.4 领属语标记相对成熟 | 第41-42页 |
| 4.5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指示代词的教学设计 | 第43-53页 |
| 5.1 语体、口语语体及口头语言 | 第43页 |
| 5.2 对外汉语口语教材 | 第43-45页 |
| 5.2.1 《发展汉语》(口语)教材介绍 | 第44页 |
| 5.2.2 《发展汉语》(口语)教材分析 | 第44-45页 |
| 5.3 中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教案设计 | 第45-52页 |
| 5.4 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