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水产加工工业论文--水产制品论文

莲子多酚氧化酶结构性质、莲子贮藏期间理化变化及莲子饮料开发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3-23页
    1.1 莲子简介第13-14页
        1.1.1 莲子的营养价值第13-14页
        1.1.2 莲子的保健作用第14页
    1.2 果蔬褐变第14-16页
        1.2.1 果蔬褐变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2 莲科植物的褐变研究第15-16页
    1.3 多酚氧化酶第16-19页
        1.3.1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第16-17页
        1.3.2 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方法第17-19页
        1.3.3 多酚氧化酶的催化特性及活性测定第19页
    1.4 国内莲子加工产业的现状及前景第19-21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1-23页
        1.5.1 课题来源第21页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页
        1.5.3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3.1 莲子 PPO 的提取和纯化方法第21页
            1.5.3.2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及结构表征第21页
            1.5.3.3 莲子贮藏期间理化性质的变化第21-22页
            1.5.3.4 莲子汁加工工艺及其稳定性探讨第22-23页
第2章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探第23-37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24页
        2.2.1 实验材料第24页
        2.2.2 实验试剂第24页
        2.2.3 实验设备第24页
    2.3 实验方法第24-27页
        2.3.1 莲子多酚氧化酶酶活测定方法的确定第24-25页
        2.3.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5页
        2.3.3 莲子多酚氧化酶提取方法的确定第25页
            2.3.3.1 丙酮法第25页
            2.3.3.2 匀浆法第25页
            2.3.3.3 匀浆浸提法第25页
        2.3.4 莲子多酚氧化酶提取条件的优化第25页
            2.3.4.1 不同保护剂组合第25页
            2.3.4.2 料液比第25页
        2.3.5 粗酶液的硫酸铵分级沉淀第25页
        2.3.6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柱层析纯化第25-26页
            2.3.6.1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阴离子交换层析第26页
            2.3.6.2 Sephadex G-75 凝胶柱层析第26页
        2.3.7 SDS-PAGE第26页
        2.3.8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结构表征第26-27页
            2.3.8.1 氨基酸组成分析第26-27页
            2.3.8.2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圆二色谱分析第27页
            2.3.8.3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荧光光谱第27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7-35页
        2.4.1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测定方法的比较第27页
        2.4.2 莲子多酚氧化酶提取方法的比较第27-28页
        2.4.3 莲子多酚氧化酶提取条件的优化第28-29页
            2.4.3.1 不同保护剂组合第28页
            2.4.3.2 料液比第28-29页
        2.4.4 粗酶液的硫酸铵分级沉淀分析第29-30页
        2.4.5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柱层析纯化第30-32页
            2.4.5.1 DEAE-sepharose Fast Flow 阴离子交换层析第30-31页
            2.4.5.2 Sephadex G-75 凝胶柱层析第31-32页
        2.4.6 莲子多酚氧化酶 SDS-PAGE 鉴定结果第32页
        2.4.7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氨基酸组成第32-34页
        2.4.8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圆二色谱分析第34-35页
        2.4.9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荧光光谱分析第35页
    2.5 讨论第35-36页
    2.6 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莲子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第37-4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材料与设备第37-38页
        3.2.1 实验材料第37页
        3.2.2 实验试剂第37-38页
        3.2.3 实验设备第38页
    3.3 方法第38-40页
        3.3.1 莲子 PPO 酶液的提取第38页
        3.3.2 PPO 活力的测定第38页
        3.3.3 莲子 PPO 酶促反应进程及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第38页
        3.3.4 不同因素对莲子 PPO 活性的影响第38-40页
            3.3.4.1 温度对莲子 PPO 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3.3.4.2 pH 对莲子 PPO 活性的影响第39页
            3.3.4.3 底物浓度对莲子 PPO 活性的影响第39页
            3.3.4.4 还原剂对莲子 PPO 活性的影响第39页
            3.3.4.5 金属离子对莲子 PPO 活性的影响第39页
            3.3.4.6 不同底物对莲子 PPO 活性的影响第39-40页
        3.3.5 数据处理第40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40-46页
        3.4.1 莲子 PPO 酶促反应进程及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第40页
        3.4.2 莲子 PPO 最适温度确定及热稳定性研究第40-42页
        3.4.3 莲子 PPO 最适 pH 确定及 pH 稳定性研究第42-43页
        3.4.4 底物浓度对莲子 PPO 活性影响第43-44页
        3.4.5 还原剂对莲子 PPO 活性影响第44页
        3.4.6 金属离子对莲子 PPO 活性影响第44-46页
    3.5 讨论第46页
    3.6 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莲子贮藏期间理化性质的变化第47-56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材料与设备第47-48页
        4.2.1 实验材料第47页
        4.2.2 实验试剂第47页
        4.2.3 实验设备第47-48页
    4.3 方法第48页
        4.3.1 预处理第48页
        4.3.2 指标分析方法第48页
            4.3.2.1 水分含量的测定第48页
            4.3.2.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48页
            4.3.2.3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第48页
            4.3.2.4 Vc 含量的测定第48页
            4.3.2.5 多酚含量的测定第48页
            4.3.2.6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第48页
            4.3.2.7 褐变度的测定第48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4.4.1 莲子水分含量的变化第48-49页
        4.4.2 莲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第49-50页
        4.4.3 莲子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第50-51页
        4.4.4 莲子 Vc 含量的变化第51页
        4.4.5 莲子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第51-52页
        4.4.6 莲子多酚含量的变化第52-53页
        4.4.7 莲子褐变度(BD)的变化第53-54页
    4.5 讨论第54页
    4.6 小结第54-56页
第5章 莲子汁加工工艺及其稳定性探讨第56-67页
    5.1 引言第56页
    5.2 材料与设备第56-57页
        5.2.1 实验材料第56页
        5.2.2 实验试剂第56-57页
        5.2.3 实验设备第57页
    5.3 方法第57-58页
        5.3.1 工艺流程第57页
        5.3.2 操作要点第57-58页
            5.3.2.1 原材料的选择第57-58页
            5.3.2.2 护色第58页
            5.3.2.3 胶磨第58页
            5.3.2.4 过滤第58页
            5.3.2.5 离心第58页
            5.3.2.6 淀粉酶处理第58页
            5.3.2.7 调配第58页
            5.3.2.8 灭菌第58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58-65页
        5.4.1 酶解影响因素的研究第58-61页
            5.4.1.1 酶用量的影响第58-59页
            5.4.1.2 酶解温度的影响第59-60页
            5.4.1.3 酶解时间的影响第60页
            5.4.1.4 粉浆浓度的影响第60-61页
        5.4.2 酶解参数的优化第61-63页
        5.4.3 复合稳定剂的确定第63-64页
        5.4.4 pH 对饮料稳定性及色泽的影响第64页
        5.4.5 产品质量评价第64-65页
    5.5 讨论第65页
    5.6 小结第65-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68页
        6.1.1 莲子 PPO 的提取和纯化第67页
        6.1.2 莲子 PPO 的酶学性质及结构表征第67页
        6.1.3 莲子在不同温度贮藏期间的理化变化第67-68页
        6.1.4 莲子汁饮料工艺的研究第68页
    6.2 展望第68-69页
        6.2.1 莲子 PPO 结构的研究第68页
        6.2.2 莲子 PPO 构效关系研究第68页
        6.2.3 莲子中色素前体物质的研究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浸泡型杨梅酒工艺改良和发酵型杨梅酒工艺研究
下一篇: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在牛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