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7页 |
(一) 能愿动词研究情况 | 第9-13页 |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三、选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一)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二) 课堂观察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调查背景介绍 | 第19-22页 |
一、调查说明 | 第19页 |
二、东枝地区及果文中学汉语教学背景简介 | 第19页 |
三、学校规模与性质 | 第19-20页 |
四、学校管理 | 第20页 |
五、师资情况 | 第20-21页 |
六、生源情况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果文中学学生能愿动词习得情况分析 | 第22-35页 |
第一节 学生背景简介及能愿动词掌握情况统计分析 | 第22-35页 |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 第22页 |
二、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第22-23页 |
三、果文中学学生能愿动词习得情况分析 | 第23-27页 |
四、学生习得时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27-35页 |
(一) 误加能愿动词及典型案例 | 第28-29页 |
(二) 混用能愿动词及案例分析 | 第29-30页 |
(三) 漏用能愿动词及案例分析 | 第30页 |
(四) 词序不当及案例分析 | 第30-31页 |
(五) 正反式不当及案例分析 | 第31页 |
(六) 否定错误及案例分析 | 第31-35页 |
第四章 影响学生能愿动词习得的原因探讨 | 第35-53页 |
第一节 影响能愿动词习得的内部原因 | 第35-40页 |
一、学习者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影响 | 第35-39页 |
二、语内迁移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影响能愿动词习得的外部原因 | 第40-53页 |
一、学生在校教育时间短 | 第40页 |
二、教材的缺陷 | 第40-47页 |
(一) 《汉语》系列教材中能愿动词分布范围窄 | 第41-43页 |
(二) 能愿动词复现率低 | 第43-45页 |
(三) 练习力度不够 | 第45-47页 |
三、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 第47-52页 |
(一) 教师能愿动词的掌握情况分析 | 第47-50页 |
(二) 教师能愿动词教学情况分析 | 第50-52页 |
四、课程安排不合理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针对学生能愿动词习得的教学策略 | 第53-64页 |
第一节 能愿动词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53-54页 |
一、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中能愿动词的理论研究 | 第53页 |
二、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一手资料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针对能愿动词习得的具体策略 | 第54-64页 |
一、编写和采用优秀教材 | 第54-55页 |
(一) 同时选取几套优秀的教材,进行教材间的优势互补 | 第54页 |
(二) 适应当地的学生水平,编写适合的“本土”教材 | 第54-55页 |
二、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 | 第55页 |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第55-56页 |
(一) 注重师资培训 | 第55-56页 |
(二) 积极与国内学校合作,取长补短 | 第56页 |
(三) 支持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 | 第56页 |
四、汉语课程设置要合理 | 第56-57页 |
五、针对能愿动词的课堂教学 | 第57-60页 |
(一) 利用互动竞争的模式教学能愿动词 | 第57-58页 |
(二) 重视能愿动词及其用法的复现 | 第58页 |
(三) 课堂中的练习要做到针对性、强制性 | 第58-60页 |
六、解决能愿动词各种偏误的具体策略 | 第60-64页 |
(一) 针对能愿动词误加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60页 |
(二) 针对混用能愿动词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60-62页 |
(三) 针对漏用能愿动词问题的教学策略 | 第62-63页 |
(四) 针对能愿动词否定错误现象的教学策略 | 第63页 |
(五) 针对能愿动词次序不当的教学策略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