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选题由来及意义 | 第7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7-10页 |
一、检索策略 | 第7-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三、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一、研究框架 | 第10页 |
二、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华文教育研究阶段性分析 | 第12-19页 |
第一节 阶段划分及缘由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各阶段研究现状与特点分析 | 第15-19页 |
一、初始起步阶段 | 第15-16页 |
二、缓步前行阶段 | 第16页 |
三、迈步前进阶段 | 第16-17页 |
四、飙升蓬发阶段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华文教育研究动态分析 | 第19-37页 |
第一节 研究热点的演变 | 第19-26页 |
一、国别(地区)化华文教育与“三教”研究凸显 | 第20-21页 |
二、热点向“华文教材”研究等转变 | 第21-26页 |
第二节 研究领域的扩大 | 第26-37页 |
一、研究热度上升,关涉学科日益增多 | 第26-29页 |
二、学科内外拓展,各具特色 | 第29-37页 |
第四章 华文教育“三教”问题研究成果分析 | 第37-56页 |
第一节 华文教学研究特点分析 | 第37-44页 |
一、教学研究成果占主体 | 第37-40页 |
二、华文教学法研究与汉字教学研究成热门 | 第40-44页 |
第二节 华文教材研究特点分析 | 第44-51页 |
一、以微观、具体教材研究为重心 | 第45-46页 |
二、教材研究类别多样化 | 第46-51页 |
第三节 华文师资研究特点分析 | 第51-56页 |
一、师资现状研究与培训研究占主体 | 第51-54页 |
二、师资研究角度多元化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华文教育研究成果特点与不足分析 | 第56-62页 |
第一节 华文教育研究成果主要特点 | 第56-58页 |
一、数量不断上升 | 第56页 |
二、内容不断拓宽 | 第56-57页 |
三、纵深不断加强 | 第57页 |
四、视角多元化 | 第57页 |
五、方法不断出新 | 第57-58页 |
六、规范意识不断增强 | 第58页 |
第二节 华文教育研究的不足 | 第58-59页 |
一、研究内、外部不平衡 | 第58页 |
二、研究深度不足 | 第58-59页 |
三、重复性研究较多 | 第59页 |
第三节 华文教育研究不足原因探析 | 第59-61页 |
一、学科属性模糊 | 第59-60页 |
二、学科相关标准不明 | 第60页 |
三、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力量薄弱 | 第60页 |
四、学科交叉合作不足 | 第60-61页 |
第四节 华文教育研究趋势展望 | 第61-6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A 华文教育研究成果统计表(1990—2014) | 第67-6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