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酿酒酵母育种发展方向 | 第12-13页 |
1.3 酵母基因组学的研究与应用 | 第13-15页 |
1.3.1 基因组学的研究价值 | 第13页 |
1.3.2 酵母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3.3 基于基因组的酿酒酵母乙醇生产效率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 第15-17页 |
1.4.1 第二代测序技术概况 | 第15-16页 |
1.4.2 SMRT测序技术原理及应用 | 第16-17页 |
1.5 基因敲除与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17-18页 |
1.6 酵母乙醇耐受性 | 第18-19页 |
1.7 本研究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及意义 | 第19-22页 |
1.7.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7.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7.3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酿酒酵母菌株YHJ7的基因组学分析 | 第22-43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2.2.1 菌株与培养基 | 第22页 |
2.2.2 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2.2.3 药品与耗材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2.3.1 酵母N85及YHJ7的活化培养 | 第24页 |
2.3.2 酵母N85及YHJ7基因组的抽提 | 第24-25页 |
2.3.3 基因组测序及组装 | 第25-27页 |
2.3.4 酵母N85和YHJ7基因组之间的差异分析 | 第27页 |
2.3.5 基因组差异位置的分析与验证 | 第27-28页 |
2.3.6 部分基因组差异位置的实验验证 | 第28-31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1-42页 |
2.4.1 酵母N85和YHJ7基因组提取 | 第31-33页 |
2.4.2 酵母基因组测序与组装 | 第33页 |
2.4.3 基因组差异分析 | 第33-35页 |
2.4.4 基因组差异位置举例验证 | 第35-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黄酒酵母的特异基因g5170的功能性研究 | 第43-69页 |
3.1 前言 | 第43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3-48页 |
3.2.1 菌株及质粒 | 第43页 |
3.2.2 主要培养基 | 第43-44页 |
3.2.3 主要试剂 | 第44-46页 |
3.2.4 其他耗材 | 第46-47页 |
3.2.5 主要仪器 | 第47-4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8-58页 |
3.3.1 酿酒酵母的培养方法 | 第48页 |
3.3.2 酿酒酵母小量基因组的抽提 | 第48-49页 |
3.3.3 小量质粒的抽提 | 第49-51页 |
3.3.4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51页 |
3.3.5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51-52页 |
3.3.6 目的基因片段与质粒的双酶切以及T4连接 | 第52-53页 |
3.3.7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质粒转化 | 第53-54页 |
3.3.8 菌落PCR验证 | 第54-55页 |
3.3.9 目的条带割胶回收 | 第55-56页 |
3.3.10 目的片段的测序验证与分析 | 第56页 |
3.3.11 醋酸锂介导的高效酵母转化 | 第56-58页 |
3.3.12 阳性酵母重组子验证 | 第58页 |
3.3.13 过表达酵母重组子乙醇耐受性分析 | 第5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3.4.1 目的基因g5170的克隆 | 第58-59页 |
3.4.2 目的基因与pYES2质粒T4连接 | 第59-60页 |
3.4.3 大肠菌菌落PCR | 第60-61页 |
3.4.4 重组质粒双酶切验证 | 第61-62页 |
3.4.5 菌落PCR目的条带测序验证 | 第62-64页 |
3.4.6 重组质粒的获得 | 第64-65页 |
3.4.7 过表达酵母重组子的构建 | 第65-66页 |
3.4.8 过表达酵母重组子酒精耐受性定量分析 | 第66-6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结论、展望与存在的问题 | 第69-71页 |
4.1 结论 | 第69-70页 |
4.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