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大豆蛋白的概述 | 第13-17页 |
·大豆蛋白的简介 | 第13页 |
·大豆蛋白功能特性 | 第13-16页 |
·大豆蛋白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大豆蛋白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 第16页 |
·大豆蛋白在焙烤产品及面制品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 第17页 |
·大豆球蛋白碱性肽(SGBP)的概述 | 第17-19页 |
·大豆球蛋白碱性肽的简介 | 第17页 |
·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SGBP)的功能特性 | 第17-18页 |
·SGBP 的抗菌特性 | 第18-19页 |
·大豆蛋白提取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大豆蛋白的提取方法 | 第19-20页 |
·碱溶酸沉法 | 第19页 |
·膜分离方法 | 第19页 |
·反胶束萃取分离法 | 第19-20页 |
·大豆蛋白中 11S 和 7S 组分的分离纯化的方法 | 第20-21页 |
·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的等电点沉淀分离 | 第20页 |
·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的盐析分离 | 第20页 |
·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的亲和层析纯化 | 第20-21页 |
·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SGBP)的提取方法 | 第21页 |
·抗菌肽的抑菌机理 | 第21页 |
前景展望 | 第21-23页 |
第2章 豆粕中大豆球蛋白的分离提取 | 第23-33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蛋白浓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4-25页 |
·大豆球蛋白的分离提取 | 第25-26页 |
·大豆球蛋白等电点的选择 | 第25页 |
·大豆球蛋白的纯化 | 第25-26页 |
·SDS-PAGE 电泳试验 | 第26-28页 |
·相关溶液配制 | 第26页 |
·凝胶的制备 | 第26-27页 |
·蛋白质样品处理 | 第27页 |
·加样与电泳 | 第27页 |
·剥胶和固定 | 第27-28页 |
·染色与脱色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蛋白浓度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标准曲线数据 | 第28页 |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大豆球蛋白的纯化 | 第29-30页 |
·纯化后大豆球蛋白的纯度的检测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大豆球蛋白碱性多肽的纯化工艺的研究 | 第33-41页 |
·引言 | 第33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3-3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34-35页 |
·料液比的影响 | 第34页 |
·提取温度的影响 | 第34页 |
·提取时间影响 | 第34页 |
·pH 的影响 | 第34-35页 |
·正交试验 | 第35页 |
·SDS-PAGE 检测 SGBP 纯度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单因素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料液比的影响 | 第35-36页 |
·提取温度的影响 | 第36页 |
·提取时间的影响 | 第36-37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37-38页 |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页 |
·SDS-PAGE 的结果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SGBP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 | 第41-49页 |
·引言 | 第41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1-42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培养基的配制、菌种活化和菌液制备、SGBP 溶液的配制 | 第42-43页 |
·培养基的配方 | 第42页 |
·菌种的活化和菌液配制 | 第42-43页 |
·SGBP 溶液的配制 | 第43页 |
·最小抑菌浓度 | 第43页 |
·SGBP 抑菌动力学测定 | 第43页 |
·SGBP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浓度动力学 | 第43页 |
·SGBP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时间动力学 | 第43页 |
·抑菌圈实验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确定 | 第44页 |
·SGBP 抑菌动力学分析 | 第44-46页 |
·SGBP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浓度动力学 | 第45页 |
·SGBP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时间动力学 | 第45-46页 |
·SGBP 抑菌效果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SGBP 抑菌机理 | 第49-61页 |
·引言 | 第49页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9-5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9-50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SGBP 对细菌细胞壁作用检测 | 第50-51页 |
·SGBP 对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的测定 | 第51页 |
·结晶紫试验 | 第51页 |
·电导率测定 | 第51页 |
·离子泄漏的测定 | 第51页 |
·SGBP 与细菌 DNA 相互作用的测定 | 第51-53页 |
·细菌的培养 | 第51-52页 |
·细菌 DNA 的提取 | 第52-53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8页 |
·SGBP 对细菌细胞壁的影响 | 第53-54页 |
·SGBP 对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结晶紫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电导率的变化 | 第55页 |
·离子泄露的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SGBP 细菌 DNA 的影响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页 |
·创新点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