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致谢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茶多酚性质、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14-18页 |
·茶多酚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 第14-15页 |
·茶多酚的生理功能 | 第15-16页 |
·茶多酚的应用 | 第16-18页 |
·脂溶性茶多酚的合成方法 | 第18-20页 |
·物理方法 | 第18页 |
·化学方法 | 第18-20页 |
·茶多酚酯的检测方法 | 第20页 |
·红外光谱法 | 第20页 |
·核磁共振波谱法 | 第20页 |
·液相色谱法 | 第20页 |
·茶多酚酯的抗氧化性评价方法 | 第20-22页 |
·茶多酚酯的体外抗氧化性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体内抗氧化性评价方法 | 第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茶多酚酯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 第24-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1页 |
·茶多酚油酸酯合成条件的优化 | 第25-30页 |
·茶多酚酯的红外光谱分析(FT-IR) | 第30-31页 |
·茶多酚酯的脂溶性测定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茶多酚酯与 VE、PG、TBHQ 抗氧化性比较 | 第33-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37页 |
·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35-36页 |
·还原力 | 第36页 |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茶多酚酯的体内抗氧化性研究 | 第38-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实验动物 | 第38页 |
·饲料与垫料 | 第38-3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分析检测方法 | 第39-40页 |
·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40-42页 |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4页 |
·茶多酚酯对大鼠日进食量、体重的影响 | 第42-43页 |
·茶多酚酯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43页 |
·茶多酚酯对大鼠血清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茶多酚酯对大鼠肝脏抗氧化性的影响 | 第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茶多酚酯对复配菜籽油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46-5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6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茶多酚硬脂酸酯、茶多酚油酸酯复配油脂抗氧化性能 | 第47-48页 |
·茶多酚硬脂酸酯、茶多酚油酸酯对菜籽油酸价的影响 | 第48页 |
·茶多酚硬脂酸酯、茶多酚油酸酯对菜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 第48页 |
·茶多酚硬脂酸酯、茶多酚油酸酯对菜籽油色泽的影响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