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鱼糜及其复合鱼糜加工工艺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罗非鱼简介 | 第11页 |
·罗非鱼加工现状 | 第11-12页 |
·鱼糜制品的营养价值 | 第12页 |
·罗非鱼鱼糜制品加工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鱼糜制品国内外加工现状 | 第12-13页 |
·罗非鱼鱼糜国内外加工现状 | 第13-14页 |
·鱼糜的凝胶化和凝胶劣化 | 第14-15页 |
·凝胶化 | 第14页 |
·凝胶劣化 | 第14-15页 |
·影响鱼糜凝胶强度的主要因素 | 第15-18页 |
·原料鱼种类 | 第15页 |
·漂洗方法 | 第15-16页 |
·加热条件 | 第16页 |
·擂溃 | 第16-17页 |
·外源添加物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8页 |
·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罗非鱼鱼糜的基本成分和品质分析 | 第20-29页 |
·前言 | 第20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样品处理 | 第21页 |
·基本成分分析 | 第21页 |
·可溶性蛋白分析 | 第21-22页 |
·不同漂洗方法对罗非鱼鱼糜中可溶性蛋白的分析 | 第22页 |
·罗非鱼鱼糜制品的质构分析 | 第22页 |
·罗非鱼鱼糜制品的感官分析 | 第22-23页 |
·罗非鱼鱼糜制品的色泽分析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罗非鱼鱼糜的基本组成 | 第23-24页 |
·可溶性蛋白质标准曲线绘制 | 第24页 |
·漂洗方法对可溶性蛋白影响的分析 | 第24-25页 |
·漂洗方法对鱼糜凝胶强度影响的分析 | 第25-26页 |
·漂洗方法对罗非鱼鱼糜的质构分析 | 第26-27页 |
·罗非鱼鱼糜的感官分析 | 第27页 |
·罗非鱼鱼糜的色泽分析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漂洗和加热方式对罗非鱼鱼糜品质的影响 | 第29-42页 |
·前言 | 第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9页 |
·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样品制备 | 第29页 |
·漂洗方式的优化 | 第29-30页 |
·加热方式的优化 | 第30页 |
·罗非鱼鱼糜凝胶强度分析 | 第30页 |
·罗非鱼鱼糜质构分析 | 第30-31页 |
·罗非鱼鱼糜色泽分析 | 第31页 |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漂洗方式优化 | 第31-35页 |
·漂洗方法的正交实验 | 第35-37页 |
·加热方式优化 | 第37-39页 |
·漂洗和加热对罗非鱼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漂洗和加热对罗非鱼鱼糜质构的影响 | 第40页 |
·漂洗和加热对罗非鱼鱼糜色泽的影响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低值海鱼鱼糜对罗非鱼鱼糜品质影响的研究 | 第42-52页 |
·前言 | 第42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42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2页 |
·鱼糜制备 | 第42-43页 |
·罗非鱼鱼糜制备工艺 | 第42-43页 |
·沙丁鱼鱼糜制备工艺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沙丁鱼鱼糜添加量对罗非鱼鱼糜质构的影响 | 第43页 |
·沙丁鱼鱼糜添加量对罗非鱼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 第43页 |
·沙丁鱼鱼糜添加量对罗非鱼鱼糜色泽的影响 | 第43页 |
·加热方式对复合罗非鱼鱼糜品质的影响 | 第43-44页 |
·复合罗非鱼鱼糜加热方法的优化 | 第44页 |
·复合罗非鱼鱼糜品质的分析 | 第44页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沙丁鱼鱼糜添加量对罗非鱼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沙丁鱼鱼糜添加量对罗非鱼鱼糜质构的影响 | 第45-46页 |
·沙丁鱼鱼糜添加量对罗非鱼鱼糜色泽的影响 | 第46-47页 |
·沙丁鱼鱼糜添加量的确定 | 第47页 |
·复合罗非鱼鱼糜加热方式的确定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全文总结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