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2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6-8页 |
一、两本教材的简介 | 第7页 |
二、选择以上两本教材的原因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1页 |
二、对比分析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口语》(上)与《汉语高级口语教程》(上)课文比较 | 第12-30页 |
第一节 课文编排方式 | 第12-17页 |
一、《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口语》(上)课文内容的编排方式 | 第12-13页 |
二、《汉语高级口语教程》(上)课文内容的编排方式 | 第13-14页 |
三、两本教材课文编排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14-17页 |
第二节 课文话题选择 | 第17-23页 |
一、《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口语》(上)课文话题的类别 | 第17-19页 |
二、《汉语高级口语教程》(上)课文话题特点 | 第19-21页 |
三、两本教材话题的对比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节 生词和语言点的注释 | 第23-30页 |
一、《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口语》(上)生词及语言点注释 | 第24-26页 |
二、《汉语高级口语教程》(上)生词及语言点注释 | 第26-28页 |
三、两本教材生词及语言点注释的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口语》(上)和《汉语高级口语教程》(上)练习比较 | 第30-40页 |
第一节 练习形式和习题数量 | 第30-37页 |
一、《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口语》(上)练习的形式和数量 | 第30-32页 |
二、《汉语高级口语教程》(上)练习的形式和数量 | 第32-35页 |
三、两本教材练习形式和数量的对比分析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练习的内容 | 第37-40页 |
一、《发展汉语高级汉语口语》(上)练习的内容 | 第37-38页 |
二、《汉语高级口语教程》(上)练习的内容 | 第38-39页 |
三、两本教材练习的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对汉语高级口语教材的编写设想 | 第40-46页 |
第一节 体现针对性,明确教材的使用对象 | 第40-41页 |
一、针对性居首位 | 第40页 |
二、如何体现针对性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强调趣味性,激发学习者的使用兴趣 | 第41-43页 |
一、趣味性的作用 | 第41-42页 |
二、如何体现风趣幽默 | 第42-43页 |
第三节 重视人文性,加入文化项目 | 第43-46页 |
一、重视人文性的原因 | 第43-44页 |
二、如何体现人文性,合理运用文化项目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