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高能抗疲劳食品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即食高能食品 | 第10-12页 |
·即食高能食品应用背景 | 第10页 |
·军用食品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军用食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即食高能抗疲劳食品与军用食品的不同要求 | 第12页 |
·即食高能食品主原料简介 | 第12页 |
·食品抗氧化剂 | 第12-13页 |
·食品抗氧化的概念 | 第12-13页 |
·食品抗氧化剂的分类及性质 | 第13页 |
·抗疲劳食品 | 第13-15页 |
·疲劳的定义及其发生机理 | 第13-14页 |
·抗疲劳物质介绍 | 第14-15页 |
·抗疲劳食品发展现状 | 第15页 |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15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39页 |
·原料、试剂与仪器 | 第17-18页 |
·原料 | 第17页 |
·试剂 | 第17-1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39页 |
·即食高能食品基础营养配方的研究 | 第18-19页 |
·即食高能食品原料基本成分分析 | 第19-20页 |
·即食高能食品基础营养配方优化 | 第20-21页 |
·即食高能食品基本生产工艺 | 第21页 |
·即食高能食品加工工艺的研究 | 第21-23页 |
·即食高能食品成型工艺研究 | 第23-25页 |
·即食高能食品抗氧化剂选择实验 | 第25-26页 |
·即食高能食品贮藏过程中色泽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26-27页 |
·即食高能食品贮藏期预测模型 | 第27-30页 |
·即食高能食品主要指标的评价方法 | 第30-31页 |
·抗疲劳食品开发研究 | 第31-37页 |
·抗疲劳食品功能性的研究 | 第37-3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9-76页 |
·即食高能食品基础营养配方的研究 | 第39页 |
·食品代谢能量换算系数推导系统 | 第39页 |
·营养配比 | 第39页 |
·即食高能食品原料基本成分分析 | 第39-40页 |
·即食高能食品配方优化 | 第40-41页 |
·配方1适口性与营养性评价 | 第40页 |
·配方优化 | 第40-41页 |
·即食高能食品加工工艺的研究 | 第41-45页 |
·燕麦处理工艺的研究 | 第41-43页 |
·黄豆处理工艺的研究 | 第43-45页 |
·即食高能食品成型工艺研究 | 第45-47页 |
·单位质量的选择 | 第45-46页 |
·质构仪探头确定 | 第46-47页 |
·碾压圈数的确定 | 第47页 |
·市售同类产品的比较 | 第47页 |
·即食高能食品抗氧化剂选择实验 | 第47-52页 |
·即食高能食品抗氧化剂的筛选 | 第47-49页 |
·即食高能食品抗氧化剂的复配 | 第49-52页 |
·即食高能食品贮藏过程中色泽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52-59页 |
·50℃贮藏条件下即食高能食品色度值变化的研究 | 第53-55页 |
·60℃贮藏条件下即食高能食品色度值变化的研究 | 第55-57页 |
·70℃贮藏条件下即食高能食品色度值变化的研究 | 第57-58页 |
·即食高能食品色泽指标的确定 | 第58-59页 |
·即食高能食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色泽变化规律 | 第59页 |
·即食高能食品贮藏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9-63页 |
·反应速率的确定 | 第60-61页 |
·温度系数Q_(10)及反应活化能E_a的计算 | 第61-62页 |
·即食高能食品保存期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抗疲劳食品开发研究 | 第63-76页 |
·抗疲劳食品山楂原料中主要成分分析 | 第63-64页 |
·抗疲劳即食食品配方初步研究 | 第64-65页 |
·抗疲劳即食食品稳定剂研究 | 第65-69页 |
·抗疲劳即食食品配方研究 | 第69-71页 |
·抗疲劳因子添加实验 | 第71页 |
·成品杀菌工艺工艺研究 | 第71-73页 |
·成品主要指标分析 | 第73页 |
·抗疲劳食品功能性的研究 | 第73-76页 |
4 结论 | 第76-77页 |
5 展望 | 第77-7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7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4-85页 |
8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