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 | 第9页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第四节 语料来源及研究步骤 | 第10-11页 |
一、 语料来源 | 第10页 |
二、 研究步骤 | 第10-11页 |
第五节 相关术语的界定 | 第11-12页 |
一、 中高级阶段 | 第11页 |
二、 叙述体 | 第11-12页 |
三、 篇章 | 第12页 |
四、 衔接 | 第12页 |
五、 小句、话题链、语段 | 第12页 |
六、 零形式 | 第12页 |
第六节 汉语篇章衔接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一、 篇章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二、 对外汉语篇章衔接理论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第二章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叙述体篇章衔接手段偏误类型考察 | 第21-69页 |
第一节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叙述体篇章指称衔接偏误 | 第21-33页 |
一、 人称指称衔接偏误 | 第22-29页 |
二、 指示指称衔接偏误 | 第29-33页 |
第二节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叙述体篇章省略衔接偏误 | 第33-36页 |
一、 名词省略衔接偏误 | 第34页 |
二、 动词省略衔接偏误 | 第34-35页 |
三、 小句省略衔接偏误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叙述体篇章替代衔接偏误 | 第36-38页 |
一、 名词替代衔接偏误 | 第36-37页 |
二、 动词替代衔接偏误 | 第37页 |
三、 小句替代衔接偏误 | 第37-38页 |
第四节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叙述体篇章逻辑连接偏误 | 第38-54页 |
一、 时间连接成分的衔接偏误 | 第38-41页 |
二、 转折连接成分的衔接偏误 | 第41-44页 |
三、 并列连接成分的衔接偏误 | 第44-46页 |
四、 承接连接成分的衔接偏误 | 第46-47页 |
五、 因果连接成分的衔接偏误 | 第47-48页 |
六、 递进连接成分的衔接偏误 | 第48-50页 |
七、 解说连接成分的衔接偏误 | 第50页 |
八、 条件连接成分的衔接偏误 | 第50-52页 |
九、 假设连接成分的衔接偏误 | 第52-53页 |
十、 连接成分的错序衔接偏误 | 第53-54页 |
第五节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叙述体篇章词汇衔接偏误 | 第54-58页 |
一、 原词复现衔接偏误 | 第54-55页 |
二、 泛指词衔接偏误 | 第55页 |
三、 相似性词语衔接偏误 | 第55-56页 |
四、 可分类性词语衔接偏误 | 第56-58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58-69页 |
一、 偏误的分布 | 第58-67页 |
二、 偏误分布的特点 | 第67-69页 |
第三章 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篇章衔接偏误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 第69-81页 |
第一节 泰国学生汉语篇章衔接偏误的成因 | 第69-73页 |
一、 汉语篇章衔接的学习难度 | 第69-70页 |
二、 教学界篇章意识的淡薄 | 第70-71页 |
三、 学生母语的干扰 | 第71-72页 |
四、 所学汉语的干扰 | 第72页 |
五、 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 第72-73页 |
第二节 泰国学生汉语篇章衔接的教学对策 | 第73-81页 |
一、 明确篇章衔接的训练目标和措施 | 第73-75页 |
二、 落实篇章衔接训练的措施 | 第75-81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后记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