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沿海主要棘皮类动物的脂质分析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棘皮动物简介 | 第12-13页 |
1.1.1 海胆 | 第12页 |
1.1.2 海参 | 第12-13页 |
1.1.3 海星 | 第13页 |
1.2 棘皮动物营养及功能性成分相关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多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2.2 多肽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3 皂苷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4 脂质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3 磷脂 | 第15-20页 |
1.3.1 磷脂简介 | 第15-17页 |
1.3.2 磷脂营养功能 | 第17页 |
1.3.3 磷脂分析方法 | 第17-20页 |
1.4 棘皮动物脂质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1 海胆脂质相关研究进展 | 第20页 |
1.4.2 海参脂质相关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3 海星脂质相关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3-31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23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24-25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2.4.1 总脂的提取 | 第25-26页 |
2.4.2 油脂含量 | 第26页 |
2.4.3 脂肪酸组成分析 | 第26-27页 |
2.4.4 脂质组成分析 | 第27页 |
2.4.5 磷脂类组成分析 | 第27-28页 |
2.4.6 PC及PE定量分析 | 第28页 |
2.4.7 磷脂分子种分析 | 第28-30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三种海胆性腺脂质分析 | 第31-62页 |
3.1 三种海胆性腺的油脂含量 | 第31-32页 |
3.2 三种海胆性腺的脂肪酸组成 | 第32-33页 |
3.3 三种海胆性腺的脂质组成 | 第33-34页 |
3.4 三种海胆性腺的磷脂类组成 | 第34-35页 |
3.5 三种海胆性腺磷脂的分子种分析轮廓 | 第35-61页 |
3.5.1 三种海胆性腺磷脂分子种定性分析 | 第35-51页 |
3.5.2 三种海胆性腺磷脂分子种定量分析 | 第51-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刺参不同部位脂质分析 | 第62-79页 |
4.1 刺参不同部位的油脂含量 | 第62-63页 |
4.2 刺参不同部位的脂肪酸组成 | 第63-64页 |
4.3 刺参不同部位的脂质组成 | 第64-65页 |
4.4 刺参不同部位的磷脂类组成 | 第65-66页 |
4.5 刺参不同部位磷脂的分子种轮廓 | 第66-77页 |
4.5.1 刺参不同部位磷脂分子种定性分析 | 第66-67页 |
4.5.2 刺参不同部位磷脂分子种定量分析 | 第67-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多棘海盘车不同部位脂质分析 | 第79-88页 |
5.1 多棘海盘车不同部位的油脂含量 | 第79-80页 |
5.2 多棘海盘车不同部位的脂肪酸组成 | 第80-81页 |
5.3 多棘海盘车不同部位的脂质组成 | 第81-82页 |
5.4 多棘海盘车不同部位的磷脂类组成 | 第82页 |
5.5 多棘海盘车不同部位磷脂的分子种轮廓 | 第82-87页 |
5.5.1 多棘海盘车不同部位磷脂分子种定性分析 | 第82-83页 |
5.5.2 多棘海盘车不同部位磷脂分子种定量分析 | 第83-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附录 | 第98-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