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原料及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论文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文献综述第11-22页
    1.1 纳米乳第11-14页
        1.1.1 纳米乳的形成机理第12页
        1.1.2 纳米乳的制备方法第12-14页
    1.2 纳米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展第14-17页
        1.2.1 纳米乳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14-15页
        1.2.2 纳米乳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第15-16页
        1.2.3 纳米乳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第16页
        1.2.4 纳米乳在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第16-17页
    1.3 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第17-20页
        1.3.1 涂膜保鲜技术机理第17-18页
        1.3.2 涂膜保鲜的种类及其应用第18-20页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第20-22页
        1.4.1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2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剂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第22-29页
    2.1 前言第22页
    2.2 材料与设备第22-23页
        2.2.1 试验材料第22-23页
        2.2.2 仪器与设备第23页
    2.3 试验方法第23-24页
        2.3.1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制备方法第23页
        2.3.2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pH值和粘度测定第23-24页
        2.3.3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粒径、PDI(分散系数)和 Zeta 电位的测定第24页
        2.3.4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稳定性测定第24页
        2.3.5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接触角的测定第24页
        2.3.6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毒理实验检测方法第2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4-27页
        2.4.1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pH值、粘度和稳定性第24-25页
        2.4.2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粒径,PDI,Zeta 电位第25-26页
        2.4.3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稳定性第26页
        2.4.4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接触角测定第26-27页
        2.4.5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的毒理试验结果第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在牛奶枣上的应用第29-40页
    3.1 前言第29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3.2.1 材料和处理方法第29-30页
        3.2.2 试剂、仪器与设备第30页
    3.3 试验方法第30-33页
        3.3.1 失重率的测定第30-31页
        3.3.2 可滴定酸的测定第31页
        3.3.3 抗坏血酸(VC)含量的测定第31-32页
        3.3.4 呼吸速率的测定第32页
        3.3.5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第32页
        3.3.6 色差的测定第32页
        3.3.7 感官评定第32页
        3.3.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2-33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3.4.1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剂对牛奶枣贮藏期间失重率的影响第33页
        3.4.2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剂对牛奶枣贮藏期间VC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3.4.3 新型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牛奶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第34-35页
        3.4.4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牛奶枣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第35页
        3.4.5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牛奶枣呼吸速率的影响第35-36页
        3.4.6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贮藏期间牛奶枣色差的影响第36-37页
        3.4.7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对牛奶枣感官品质的影响第37-38页
    3.5 本章讨论与总结第38-40页
4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在枇杷上的应用第40-52页
    4.1 前言第4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4.2.1 材料和处理方法第40-41页
        4.2.2 试剂,仪器与设备第41-42页
    4.3 试验方法第42-44页
        4.3.1 失重率的测定第42页
        4.3.2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第42页
        4.3.3 VC含量的测定第42页
        4.3.4 可滴定酸、糖度的测定第42-43页
        4.3.5 硬度的测定第43页
        4.3.6 腐烂率的测定第43页
        4.3.7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第43页
        4.3.8 多酚氧化酶活性(PPO)的测定第43页
        4.3.9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第43页
        4.3.10 木质素含量的测定第43-44页
        4.3.11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4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4.4.1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失重率和腐烂率的变化第44页
        4.4.2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硬度的变化第44-45页
        4.4.3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第45-46页
        4.4.4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第46页
        4.4.5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木质素含量变化第46-47页
        4.4.6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PAL活性的变化第47-48页
        4.4.7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VC含量的变化第48页
        4.4.8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TSS含量的变化第48-49页
        4.4.9 枇杷果实贮藏期间糖酸比的变化第49-50页
    4.5 本章讨论与总结第50-52页
5 新型可食性纳米乳涂膜保鲜剂在鸡蛋上的应用第52-62页
    5.1 前言第52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5.2.1 试验方法第52-53页
        5.2.2 试剂、仪器与设备第53页
    5.3 试验方法第53-55页
        5.3.1 失重率的测定第53页
        5.3.2 哈夫单位的测定第53-54页
        5.3.3 蛋清pH测定第54页
        5.3.4 蛋黄指数第54页
        5.3.5 挥发性氮含量的测定第54-55页
        5.3.6 菌落总数第55页
        5.3.7 溶菌酶活性第55页
        5.3.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5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55-60页
        5.4.1 贮藏期间鸡蛋失重率的变化第55-56页
        5.4.2 贮藏期间鸡蛋哈夫单位的变化第56-57页
        5.4.3 贮藏期间鸡蛋溶菌酶活性的变化第57页
        5.4.4 贮藏期间鸡蛋pH值的变化第57-58页
        5.4.5 贮藏期间鸡蛋蛋黄指数的变化第58-59页
        5.4.6 贮藏期间鸡蛋菌落总数的变化第59页
        5.4.7 贮藏期间鸡蛋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第59-60页
    5.5 本章讨论与总结第60-6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2-63页
    6.1 结论第62页
    6.2 展望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个人简介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唑类杀菌剂在菊花、贝母及动物性食品中检测方法探究
下一篇:三种多功能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对两种食品致病因子快速检测方法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