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淀粉工业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多酚与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淀粉消化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语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淀粉概述第11页
    1.2 多酚概述第11-12页
    1.3 淀粉与多酚非共价结合的机理第12-13页
        1.3.1 V型直链淀粉包合物第12-13页
        1.3.2 其他相互作用形式第13页
    1.4 多酚对淀粉糊化性质的影响第13-14页
    1.5 多酚对淀粉回生性质的影响第14页
    1.6 多酚对淀粉消化性质的影响第14-15页
    1.7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立题意义第15-16页
    1.8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多酚与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机制第17-34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2.2.1 实验材料第17-18页
        2.2.2 实验仪器第18页
        2.2.3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基本性质测定第18-19页
        2.2.4 热裂解分析第19页
        2.2.5 碘结合分析第19-20页
        2.2.6 X射线衍射分析第20页
        2.2.7 核磁共振第20页
        2.2.8 数据分析第20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0-33页
        2.3.1 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基本性质第20页
        2.3.2 不同多酚与玉米淀粉复合物的热裂解性质第20-21页
        2.3.3 咖啡酸与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复合物的热裂解性质第21-23页
        2.3.4 不同多酚对淀粉与碘复合物吸光图谱的影响第23-25页
        2.3.5 咖啡酸对不同直链含量的玉米淀粉与碘复合物吸光图谱的影响第25-26页
        2.3.6 不同多酚与玉米淀粉复合物XRD谱图分析第26-27页
        2.3.7 不同淀粉与咖啡酸复合物XRD谱图分析第27页
        2.3.8 不同多酚与玉米淀粉复合物1H谱分析第27-29页
        2.3.9 不同多酚与玉米淀粉复合物13C谱分析第29-32页
        2.3.10 淀粉与多酚作用方式示意图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多酚对玉米淀粉消化性质的影响第34-45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3.2.1 实验材料第34页
        3.2.2 实验仪器第34-35页
        3.2.3 体外模拟消化第35-36页
        3.2.4 多酚对酶抑制类型的测定第36页
        3.2.5 数据分析第36页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6-43页
        3.3.1 不同多酚单独加入对玉米淀粉的体外消化性质的影响第37-38页
        3.3.2 不同多酚与淀粉相互作用对其消化情况的影响第38-39页
        3.3.3 咖啡酸单独加入对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的体外消化性质的影响第39-40页
        3.3.4 咖啡酸与不同直链含量玉米淀粉的相互作用对其消化性质的影响第40-41页
        3.3.5 多酚对胰α-淀粉酶动力学的影响第41-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多酚对玉米淀粉加工性质的影响第45-63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5-47页
        4.2.1 实验材料第45页
        4.2.2 实验仪器第45页
        4.2.3 pH值和水解率第45-46页
        4.2.4 溶解性和膨胀度第46页
        4.2.5 糊化特性测定第46页
        4.2.6 糊化热特性分析第46-47页
        4.2.7 流变学性质测定第47页
        4.2.8 傅立叶红外对样品短期回生的分析第47页
        4.2.9 数据分析第47页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7-61页
        4.3.1 三种多酚对玉米淀粉pH值和水解率的影响第47-48页
        4.3.2 三种多酚对玉米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度的影响第48-49页
        4.3.3 不同多酚对糊化曲线的影响第49-52页
        4.3.4 不同多酚对玉米淀粉糊化热特性的影响第52-53页
        4.3.5 咖啡酸对蜡质玉米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糊化热特性的影响第53页
        4.3.6 不同多酚对玉米淀粉动态粘弹性的影响第53-56页
        4.3.7 咖啡酸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动态粘弹性的影响第56-58页
        4.3.8 不同多酚与玉米淀粉复合物短程有序结构分析第58-60页
        4.3.9 咖啡酸与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玉米淀粉复合物短程有序结构分析第60-61页
    4.4 本章小结第61-63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63-64页
    主要结论第63页
    展望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源ALDH2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条斑紫菜多糖抑制α-淀粉酶特性与降血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