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本论文的选题理由 | 第9页 |
1.1.2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1 本论文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本论文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目标和方法 | 第11-12页 |
1.3.2 本研究的特色及问题分析 | 第12-13页 |
第2章 歌剧《茶花女》的艺术创作 | 第13-17页 |
2.1 威尔第及其歌剧 | 第13-14页 |
2.2 《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及特征 | 第14-17页 |
2.2.1 《茶花女》的创作背景 | 第14-15页 |
2.2.2 歌剧《茶花女》的创作特点 | 第15-17页 |
第3章 《茶花女》意大利语版本解读 | 第17-21页 |
3.1 女主角维奥莱塔的音乐语言 | 第17-18页 |
3.2 意大利语版《茶花女》 | 第18-21页 |
3.2.1 《茶花女》剧情简介 | 第18-19页 |
3.2.2 1958年卡拉斯版维奥莱塔的角色塑造 | 第19-21页 |
第4章 《茶花女》中文版本新的诠释 | 第21-27页 |
4.1 中国21世纪中文版《茶花女》 | 第21-23页 |
4.1.1 中文版《茶花女》新的角色设置 | 第21页 |
4.1.2 阮余群版本女主角的形象塑造 | 第21-23页 |
4.2 中文版歌剧《茶花女》的起承转合 | 第23-24页 |
4.3 郑小瑛指挥家的用心良作 | 第24-27页 |
第5章 《茶花女》中意版本的比较 | 第27-33页 |
5.1 两种版本语言及演唱咬字的比较 | 第27-29页 |
5.2 两种版本受众群体的共性与特性 | 第29-30页 |
5.3 西洋歌剧中文版普及之路的启程 | 第30-33页 |
5.3.1 语言的相通令中国观众更易于接受 | 第30-31页 |
5.3.2 中文版《茶花女》的各界反馈 | 第31-32页 |
5.3.3 大胆的歌剧艺术追求带给我们的启迪与意义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