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肉制品中酸性染料类违法添加物质的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食品安全第10-12页
        1.1.1 食品安全相关概念第10页
        1.1.2 全球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第10-12页
    1.2 食品添加剂和合成色素第12-14页
        1.2.1 食品添加剂第12-13页
        1.2.2 合成色素第13-14页
    1.3 国内外食品中违禁染料使用现状第14-15页
    1.4 酸性染料第15-17页
    1.5 食品中合成色素的分析手段及特点第17-22页
        1.5.1 样品的提取第17页
        1.5.2 样品的净化第17-18页
        1.5.3 测定方法第18-22页
    1.6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22-24页
        1.6.1 研究意义第22页
        1.6.2 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肉制品中酸性工业染料前处理方法的研究第24-34页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7页
        2.2.1 样品提取第25-26页
        2.2.2 样品净化第26-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2.3.1 提取液的比较第27-28页
        2.3.2 提取方式的比较第28-29页
        2.3.3 净化方法的选择第29-31页
        2.3.4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与优化第31-33页
    2.4 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肉制品中酸性工业染料第34-44页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4-35页
    3.2 实验方法第35-36页
        3.2.1 标准溶液配置第35页
        3.2.2 样品预处理第35-36页
        3.2.3 液相色谱条件第3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6-42页
        3.3.1 高效液相分离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第36-42页
        3.3.2 液相方法学验证第42页
    3.4 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肉制品中酸性工业染料第44-56页
    4.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5页
    4.2 实验方法第45-47页
        4.2.1 标准溶液配置第45-46页
        4.2.2 样品预外理第46页
        4.2.3 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第46页
        4.2.4 串联质谱条件第46-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5页
        4.3.1 超高效液相条件的优化和选择第47-48页
        4.3.2 质谱条件的选择第48-52页
        4.3.3 液质方法学验证第52-55页
    4.4 小结第55-56页
第5章 分析方法比较第56-60页
    5.1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比较第56-58页
        5.1.1 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的比较第56-57页
        5.1.2 精密度比较第57-58页
        5.1.3 方法适用性分析第58页
    5.2 小结第58-60页
第6章 市售肉制品中酸性染料含量的测定第60-74页
    6.1 样品来源和数量第60页
    6.2 测定方法与结果第60-66页
    6.3 阳性样品的UFLC-IT-TOF-MS法确证第66-73页
        6.3.1 实验部分第66-67页
        6.3.2 结果与讨论第67-73页
    6.4 小结第73-74页
第7章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5页
附录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表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凝结芽孢杆菌耐热乳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
下一篇:茶叶中微量元素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