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引言 | 第8-14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8页 |
| (二)选题意义 | 第8-9页 |
| (三)动态助词“了”、“着”、“过”习得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 (四)理论依据 | 第12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一、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习得顺序研究设计 | 第14-19页 |
| (一)研究对象说明 | 第14-16页 |
| 1.动态助词“了”、“着”、“过”的界定 | 第14-15页 |
|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基本意义及用法 | 第15-16页 |
| (二)考察对象说明 | 第16-17页 |
| 1.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6页 |
| 2.考察对象的汉语水平及可操作性 | 第16-17页 |
| (三)语料来源与处理 | 第17-18页 |
| 1.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料来源 | 第17页 |
|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料处理 | 第17-18页 |
| (四)研究思路与步骤 | 第18-19页 |
| 二、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习得顺序考察与分析 | 第19-29页 |
| (一)初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考察 | 第19-22页 |
| 1.初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正确使用 | 第19-20页 |
| 2.初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主要偏误类型及原因 | 第20-22页 |
| (二)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考察 | 第22-25页 |
| 1.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正确使用 | 第22-23页 |
| 2.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主要偏误类型及原因 | 第23-25页 |
| (三)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情况 | 第25-27页 |
| 1.初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正确使用分析 | 第26页 |
| 2.初中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分析 | 第26-27页 |
| 3.高级阶段动态助词“了”、“着”、“过”习得情况预测 | 第27页 |
| (四)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顺序 | 第27-29页 |
| 三、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教材分析与对韩教学建议 | 第29-35页 |
| (一)基于《发展汉语》与《新实用汉语课本》的教材分析 | 第29-32页 |
| 1.内在大纲与教材 | 第29页 |
|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教材分析 | 第29-31页 |
| 3.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教材编写 | 第31-32页 |
| (二)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对韩教学建议 | 第32-35页 |
| 1.动态助词“了”、“着”、“过”的教学重点与进度 | 第32-33页 |
| 2.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对韩教学原则 | 第33页 |
| 3.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对韩教学方法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附录 | 第39-44页 |
| 后记 | 第44-45页 |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