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1 红豆越橘概述 | 第12页 |
1.2 红豆越橘功能性成分 | 第12-16页 |
1.2.1 红豆越橘中酚类物质 | 第12-15页 |
1.2.2 红豆越橘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第15页 |
1.2.3 红豆越橘中的有机酸类 | 第15页 |
1.2.4 红豆越橘中的多糖类 | 第15-16页 |
1.2.5 红豆越橘中的维生素类 | 第16页 |
1.2.6 红豆越橘中的三萜酸 | 第16页 |
1.3 红豆越橘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1 红豆越橘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3.2 红豆越橘在防辐射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3 红豆越橘其他应用开发与研究 | 第17页 |
1.4 果酒降酸方法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1 常见的果酒降酸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生物降酸的代谢途径 | 第18页 |
1.4.3 降酸酵母的筛选 | 第18-19页 |
1.5 果酒功能性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1 葡萄酒的功能性 | 第19页 |
1.5.2 枸杞酒的功能性 | 第19页 |
1.5.3 石榴酒的功能性 | 第19页 |
1.5.4 桑椹酒的功能性 | 第19-20页 |
1.5.5 沙棘酒的功能性 | 第20页 |
1.5.6 五味子酒的功能性 | 第20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1.7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红豆越橘不发酵原因的探究及营养成分的测定 | 第22-30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2-23页 |
2.1.1 原料及菌种 | 第22页 |
2.1.2 培养基 | 第22页 |
2.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22-23页 |
2.1.4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27页 |
2.2.1 红豆越橘对酿酒酵母抑制活性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2 红豆越橘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4-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2.3.1 红豆越橘果汁对酿酒酵母的抑制作用 | 第27页 |
2.3.2 红豆越橘营养成分及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红豆越橘果酒适宜酿造条件的优化 | 第30-46页 |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0-31页 |
3.1.1 菌种 | 第30页 |
3.1.2 培养基 | 第30页 |
3.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30页 |
3.1.4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0-3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3.2.1 工艺流程 | 第31页 |
3.2.2 红豆越橘果酒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31-32页 |
3.2.3 红豆越橘果酒感官评定标准 | 第32页 |
3.2.4 红豆越橘果酒香气成分萃取 | 第32-33页 |
3.2.5 发酵前成分调整的单因素实验 | 第33页 |
3.2.6 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 | 第33-3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5页 |
3.3.1 三种果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及综合比较 | 第34-40页 |
3.3.2 发酵前成分调整的单因素结果 | 第40-41页 |
3.3.3 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结果 | 第41-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红豆越橘果酒降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应用 | 第46-58页 |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6-47页 |
4.1.1 原料及菌种 | 第46页 |
4.1.2 培养基 | 第46页 |
4.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46-47页 |
4.1.4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4.2.1 红豆越橘果汁的预处理 | 第47-48页 |
4.2.2 降酸菌株的筛选 | 第48页 |
4.2.3 降酸菌株的形态学观察 | 第48页 |
4.2.4 降酸菌株的生理生化检验 | 第48页 |
4.2.5 降酸菌株的ITS区序列解析鉴定 | 第48-49页 |
4.2.6 降酸菌株生长特性及耐受性能确定 | 第49-50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4.3.1 降酸菌株的筛选 | 第50页 |
4.3.2 BY-9 菌株的形态学特征 | 第50-51页 |
4.3.3 BY-9 菌株的生理生化检验结果 | 第51-52页 |
4.3.4 BY-9 菌株的ITS区的PCR扩增结果 | 第52页 |
4.3.5 BY-9 菌株的ITS区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树的建立 | 第52-53页 |
4.3.6 BY-9 菌株生长特性及耐受性能的确定 | 第53-55页 |
4.3.7 降酸后果酒成品理化指标及感官品评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红豆越橘果酒抗紫外和抗微波辐射性能的研究 | 第58-66页 |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58-59页 |
5.1.1 原料及菌种 | 第58页 |
5.1.2 培养基 | 第58页 |
5.1.3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58-59页 |
5.1.4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5.2.1 红豆越橘果酒的制备 | 第59页 |
5.2.2 酵母菌悬液的制备 | 第59页 |
5.2.3 酿酒酵母细胞抗辐射检测方法 | 第59-60页 |
5.2.4 红豆越橘果酒稀释液的抗微波作用 | 第60页 |
5.2.5 不同照射距离下红豆越橘果酒稀释液的抗紫外辐射作用 | 第60页 |
5.2.6 不同照射时间下红豆越橘果酒稀释液抗紫外辐射作用 | 第60页 |
5.2.7 不同浓度的红豆越橘果酒稀释液的抗紫外辐射作用 | 第60-61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5.3.1 红豆越橘果酒稀释液的抗微波作用 | 第61-63页 |
5.3.2 红豆越橘果酒稀释液的抗紫外辐射作用 | 第63-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个人简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