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2-27页 |
1.1 立题背景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课题来源 | 第13-14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1.5.1 乳酸菌概述 | 第14页 |
1.5.2 乳酸菌噬菌体 | 第14-16页 |
1.5.3 乳酸菌的抗噬菌体机制 | 第16-17页 |
1.5.4 CRISPR-Cas系统的结构与类型 | 第17-21页 |
1.5.5 CRISPR-Cas系统的作用机制 | 第21-23页 |
1.5.6 噬菌体不敏感突变(BIMs) | 第23-24页 |
1.5.7 噬菌体抗CRISPR机制 | 第24-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1 菌种 | 第27页 |
2.1.2 培养基 | 第27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2.2.1 乳酸菌CRISPR-Cas系统的预测及同源性分析 | 第28-29页 |
2.2.2 嗜热链球菌CRISPR-Cas系统的检测 | 第29-30页 |
2.2.3 嗜热链球菌抗噬菌体机制研究 | 第30-31页 |
2.2.4 抗性菌株的发酵性能测定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63页 |
3.1 乳酸菌CRISPR-Cas系统同源性分析 | 第32-40页 |
3.1.1 乳酸菌CRISPR-Cas系统结构图 | 第32-36页 |
3.1.2 重复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36页 |
3.1.3 Cas蛋白同源性分析 | 第36-40页 |
3.2 嗜热链球菌CRISPR-Cas系统的检测 | 第40-52页 |
3.2.1 嗜热链球菌CRISPR序列的扩增与测序 | 第40-41页 |
3.2.2 供试嗜热链球菌CRISPR序列的检测 | 第41页 |
3.2.3 不同类型CRISPR-Cas系统标志cas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 第41-43页 |
3.2.4 嗜热链球菌cas基因的扩增与测序 | 第43-46页 |
3.2.5 间隔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46-50页 |
3.2.6 重复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50-51页 |
3.2.7 CRISPR基因座活性分析 | 第51-52页 |
3.3 嗜热链球菌抗噬菌体机制研究 | 第52-59页 |
3.3.1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 第52-53页 |
3.3.2 噬菌体不敏感突变菌株(BIMs)的筛选 | 第53页 |
3.3.3 宿主菌CRISPR序列扩增结果 | 第53-54页 |
3.3.4 重复序列二级结构分析 | 第54-55页 |
3.3.5 St-Ⅰ间隔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55-57页 |
3.3.6 PAM预测 | 第57页 |
3.3.7 BIM CRISPR扩增结果 | 第57-59页 |
3.4 抗性菌株发酵性能测定 | 第59-63页 |
3.4.1 抗性菌株发酵性能初步测定 | 第59-61页 |
3.4.2 抗性菌株在高噬菌体环境下的发酵性能测定 | 第61-63页 |
4 讨论 | 第63-67页 |
4.1 乳酸菌CRISPR-Cas系统的同源性 | 第63页 |
4.2 嗜热链球菌CRISPR-Cas系统的结构特征 | 第63-64页 |
4.3 嗜热链球菌St-Ⅰ及其噬菌体不敏感突变菌株的CRISPR系统 | 第64-65页 |
4.4 抗性菌株的发酵性能 | 第65-67页 |
5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