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和《发展汉语》中级综合教程对比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一) 汉语教材专项研究 | 第10-11页 |
(二) 汉语教材对比分析研究 | 第11-12页 |
(三) 论文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2-16页 |
1. 综合教材概念及其特点 | 第12-14页 |
2. 中级阶段的阐述 | 第14-16页 |
二、 教材编写的原则与理论 | 第16-19页 |
(一) 汉语教材编写理论与基本原则 | 第16页 |
(二) 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三) 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 第17-19页 |
1. 符合对外汉语教材的通用原则 | 第17页 |
2. 符合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特征 | 第17-18页 |
3. 符合外语教学教材的一般特征 | 第18页 |
4. 符合中级汉语教学的阶段性特征 | 第18-19页 |
三、 《桥梁》和《发展汉语》的综合对比 | 第19-40页 |
(一) 编写原则对比分析 | 第19-20页 |
(二) 编写体例对比分析 | 第20-26页 |
1. 《发展汉语》和《桥梁》系列教材编写体例概述 | 第20页 |
2. 两套中级汉语综合教材编写体例的具体比较 | 第20-23页 |
3. 两套教材正文编排体例对比 | 第23-26页 |
(三) 课文部分对比分析 | 第26-30页 |
1. 课文题材对比分析 | 第26-28页 |
2. 课文体裁对比分析 | 第28-30页 |
(四) 词汇部分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1. 词汇量对比 | 第30页 |
2. 词汇释义方式 | 第30-31页 |
3. 词汇搭配与扩展 | 第31-32页 |
4. 课文与生词的编排次序 | 第32页 |
5. 两套教材词汇方面的共同不足 | 第32页 |
(五) 语法部分对比分析 | 第32-35页 |
1. 中级教材语法的特点 | 第32-33页 |
2. 两套教材语法项目的表达方式 | 第33-34页 |
3. 语言点小结 | 第34-35页 |
(六) 练习与思考部分对比分析 | 第35-40页 |
1. 练习与思考部分的重要性 | 第35页 |
2. 练习与思考部分的基本要求 | 第35页 |
3. 练习与思考部分题型的对比 | 第35-37页 |
4. 中级阶段练习内容与初级阶段练习内容的对比 | 第37-38页 |
5. 中级阶段语法新增项目 | 第38-40页 |
四、 其他方面的比较及编写建议 | 第40-44页 |
(一) 文化方面的比较 | 第40-41页 |
1. 文化内容由传统走向现代 | 第40页 |
2. 文化在中级阶段教材的呈现方式 | 第40-41页 |
(二) 交际能力培养方面 | 第41-42页 |
(三) 趣味性方面 | 第42页 |
(四) 中级综合教程编写建议 | 第42-44页 |
1. 中级阶段语音教学的推进 | 第42-43页 |
2. 控制教材难度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