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低温肉制品 | 第12-14页 |
·低温肉制品概述 | 第12页 |
·低温肉制品的特定腐败菌(SSO) | 第12-13页 |
·低温肉制品特定腐败菌的腐败形式 | 第13-14页 |
·防腐剂在低温肉制品中的应用 | 第14页 |
2 天然植物提取物 | 第14-19页 |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来源 | 第14页 |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机理 | 第14-15页 |
·天然植物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因素 | 第15页 |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应用 | 第15-17页 |
·植物提取物与微胶囊技术结合的应用 | 第16页 |
·植物提取物复合技术的应用 | 第16-17页 |
·植物提取物与栅栏技术结合的应用 | 第17页 |
·新型天然植物提取物——水果提取物 | 第17-18页 |
·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3 展望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6页 |
第一章 天然复合植物提取物体外抑菌性能研究 | 第26-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6-28页 |
·天然复合植物提取物 | 第26-27页 |
·菌株 | 第27页 |
·培养基及试剂 | 第27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试验准备 | 第28页 |
·参考抑菌圈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 第28-29页 |
·参考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 第29-30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0-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参考纸片法测定抑菌圈结果 | 第31页 |
·参考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结果 | 第31-32页 |
3 讨论 | 第32-34页 |
4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第二章 天然复合植物提取物对熏煮香肠微生物及理化品质的影响 | 第38-5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材料 | 第38-39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39页 |
·仪器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2页 |
·熏煮香肠的基本配方 | 第39-40页 |
·加工工艺 | 第40页 |
·试验组设计 | 第40页 |
·常见腐败菌检测 | 第40-41页 |
·pH值测定 | 第41页 |
·质构测定 | 第41-42页 |
·色度测定 | 第42页 |
·对样品接种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 第42页 |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常见腐败菌变化 | 第42-46页 |
·pH值变化 | 第46-47页 |
·质构 | 第47-48页 |
·色度变化 | 第48-50页 |
·样品中接种单增李斯特混菌菌数变化 | 第50-51页 |
3 讨论 | 第51-53页 |
4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第三章 天然复合植物提取物对熏煮火腿微生物及理化品质的影响 | 第56-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6-57页 |
·材料 | 第56-57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57页 |
·仪器 | 第57页 |
·试验方法 | 第57-59页 |
·熏煮火腿切片配方 | 第57页 |
·加工工艺 | 第57-58页 |
·试验组设计 | 第58页 |
·常见腐败菌检测 | 第58页 |
·pH值测定 | 第58页 |
·质构测定 | 第58页 |
·色度测定 | 第58-59页 |
·对样品接种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 第59页 |
·数据分析 | 第5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9-66页 |
·常见腐败菌变化 | 第59-62页 |
·pH值变化 | 第62-63页 |
·质构 | 第63-64页 |
·色度变化 | 第64-65页 |
·样品中接种单增李斯特混菌菌数变化 | 第65-66页 |
3 讨论 | 第66-68页 |
4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全文结论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