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鲜切果蔬品质变化及生理机制 | 第10-12页 |
·营养和品质损失 | 第10-11页 |
·生理生化反应 | 第11-12页 |
·微生物侵染 | 第12页 |
·鲜切果蔬一般保鲜技术研究综述 | 第12-23页 |
·物理保鲜技术 | 第13-15页 |
·化学保鲜技术 | 第15-16页 |
·生物保鲜技术 | 第16-17页 |
·鲜切果蔬气调包装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鲜切果蔬涂膜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页 |
·加压惰性气体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纳米锌、神经网络在果蔬贮藏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纳米锌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神经网络在果蔬贮藏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果蔬品质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微生物预测模型 | 第26-27页 |
·感官品质预测模型 | 第27-28页 |
·贮藏理化品质预测模型 | 第28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28-2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加压氩气对鲜切青椒冷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31-49页 |
·前言 | 第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实验原料 | 第3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指标测定 | 第33-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48页 |
·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酶活性的变化 | 第38-41页 |
·VC、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 | 第41-44页 |
·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的变化 | 第44-47页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第47-48页 |
·Hue的变化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加压氩气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及水分状态的影响 | 第49-64页 |
·前言 | 第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原料 | 第49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指标测定 | 第50-52页 |
·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52-63页 |
·水分状态的变化 | 第52-55页 |
·失水率的变化 | 第55-56页 |
·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的变化 | 第56-57页 |
·细胞膜渗透率和MDA的影响 | 第57-60页 |
·色泽的变化 | 第60-61页 |
·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加压氩-氪混合惰性气体处理对鲜切青椒冷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64-76页 |
·前言 | 第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7页 |
·实验原料 | 第64-6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65页 |
·样品处理 | 第65-66页 |
·指标的测定 | 第66-67页 |
·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67-74页 |
·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的变化 | 第67-69页 |
·失水率的变化 | 第69-70页 |
·丙二醛和细胞透性的影响 | 第70-72页 |
·硬度的变化 | 第72-73页 |
·色泽的变化 | 第73-74页 |
·维生素C的变化 | 第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加压氩气与纳米锌涂膜联合处理对鲜切黄瓜冷藏品质、生理及微生物的影响 | 第76-92页 |
·前言 | 第76-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80页 |
·实验原料 | 第77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77页 |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指标测定 | 第78-8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0-91页 |
·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的变化 | 第80-82页 |
·POD和PPO活性的变化 | 第82-84页 |
·硬度的变化 | 第84-85页 |
·色泽的变化 | 第85-87页 |
·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变化 | 第87-88页 |
·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 第88-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鲜切青椒加压氩气处理后贮藏品质预测 | 第92-104页 |
·前言 | 第9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2-97页 |
·实验原料 | 第92-9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93页 |
·实验方法 | 第93页 |
·指标测定 | 第93-94页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94页 |
·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 第94-96页 |
·预测模型的检验 | 第96-9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7-103页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97-98页 |
·神经网络训练 | 第98-102页 |
·模型比较 | 第102-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论文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6页 |
主要结论 | 第104-105页 |
展望 | 第105-106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6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第一作者论文及发明专利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