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23页 |
| ·大豆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 第8-9页 |
| ·大豆多肽的生物活性和主要用途 | 第9-10页 |
| ·腐乳概况 | 第10-18页 |
| ·腐乳的历史文化 | 第11页 |
| ·腐乳的营养 | 第11-13页 |
| ·腐乳的分类 | 第13页 |
| ·腐乳中的微生物 | 第13-15页 |
| ·毛霉在腐乳生产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 ·腐乳发酵机理及生产工艺流程 | 第16-17页 |
| ·腐乳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 ·国内外毛霉的相关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 ·应用于腐乳的毛霉菌种选育及生长特性研究 | 第18-19页 |
| ·毛霉的产酶特性研究 | 第19-20页 |
| ·菌丝自溶机理的研究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 ·腐乳毛霉蛋白酶高产菌株的分离、鉴定 | 第21-22页 |
| ·MGC317菌株的发酵实验及特性研究 | 第22页 |
| ·腐乳毛霉后发酵菌丝自溶研究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毛霉蛋白酶高产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 第23-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8页 |
| ·样品 | 第23页 |
| ·试剂 | 第23-26页 |
| ·仪器 | 第26-27页 |
| ·培养基 | 第27-28页 |
| ·方法 | 第28-34页 |
| ·菌株分离与筛选 | 第28-29页 |
| ·菌株鉴定 | 第29-30页 |
| ·PCR扩增毛霉ITS序列 | 第30-32页 |
| ·毛霉ITS序列克隆 | 第32-33页 |
| ·菌落PCR | 第33页 |
| ·质粒PCR | 第33页 |
| ·酶切鉴定 | 第33页 |
| ·毛霉ITS测序 | 第33页 |
| ·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第33页 |
| ·序列登录 | 第33-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 ·腐乳预处理 | 第34页 |
| ·初筛菌株 | 第34-35页 |
| ·菌株复筛 | 第35-36页 |
| ·MGC317菌株的形态鉴定 | 第36页 |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6-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MGC317菌株发酵实验及特性研究 | 第42-53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7页 |
| ·材料 | 第42页 |
| ·试剂 | 第42页 |
| ·仪器 | 第42页 |
| ·方法 | 第42-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 ·腐乳前发酵实验 | 第47-48页 |
| ·蛋白酶检测 | 第48-49页 |
| ·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四章 腐乳毛霉后发酵菌丝自溶的研究 | 第53-7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9页 |
| ·菌种 | 第53页 |
| ·药品与试剂 | 第53页 |
| ·其它试剂配制 | 第53-54页 |
| ·培养基 | 第54页 |
| ·方法 | 第54-5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9-68页 |
| ·几丁质酶,脱乙酰几丁质酶,壳聚糖酶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酶活性测定 | 第59-60页 |
| ·发酵条件对产酶的影响 | 第60-64页 |
| ·香辛料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64-66页 |
| ·腐乳发酵应用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70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70-72页 |
| ·腐乳毛霉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70-71页 |
| ·腐乳毛霉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 第70页 |
| ·菌株鉴定 | 第70-71页 |
| ·MGC317菌株发酵的理化特性研究 | 第71页 |
| ·腐乳后发酵毛霉菌丝自溶研究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附录 | 第79-80页 |
| 缩略词表 | 第80-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