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1 颜色的一些基本概念 | 第10-11页 |
·颜色产生的原因 | 第10页 |
·色素色和结构色 | 第10-11页 |
2 彩虹色的光学特征以及产生原因 | 第11-15页 |
·色散光产生彩虹色 | 第11-12页 |
·光的干涉产生彩虹色 | 第12-13页 |
·光的衍射产生彩虹色 | 第13-15页 |
3 肌纤维的结构和肌肉色素 | 第15-17页 |
·肌纤维的结构 | 第15-16页 |
·肌肉色素 | 第16-17页 |
4 彩虹色斑的肉品与腐败变绿肉、荧光色肉的区别 | 第17-20页 |
5 肉品中彩虹色斑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肉品中彩虹色斑的特征 | 第20-21页 |
·肉品中彩虹色斑产生的原因 | 第21-22页 |
·肌肉生化特征与彩虹色斑的联系 | 第22-23页 |
·控制肉制品中彩虹色斑的方法探索 | 第23-24页 |
6 研究思路 | 第24-27页 |
第一章 肉与肉制品中彩虹色斑的调查研究 | 第27-3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28页 |
·材料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3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常用加工工艺及添加物对牛肉中彩虹色斑的影响 | 第33-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33-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彩虹色斑的测定方法 | 第34页 |
·滚揉时间 | 第34页 |
·超声水浴处理时间 | 第34页 |
·煮制温度 | 第34页 |
·水、NaCl、亚硝酸钠 | 第34-35页 |
·磷酸盐 | 第35页 |
·NaCl对无彩虹色斑肌肉的影响 | 第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滚揉时间对彩虹色斑的影响 | 第35-36页 |
·超声水浴处理时间对彩虹色斑的影响 | 第36页 |
·煮制温度对彩虹色斑的影响 | 第36页 |
·水、NaCl、亚硝酸钠对彩虹色斑的影响 | 第36-37页 |
·磷酸盐对彩虹色斑的影响 | 第37-38页 |
·NaCl对无彩虹色斑肌肉的影响 | 第38-39页 |
3 讨论 | 第39-40页 |
4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控制牛肉制品中彩虹色斑的技术研究 | 第42-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试验设计 | 第43页 |
·试验步骤 | 第43页 |
·测定指标和测定方法 | 第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3 讨论 | 第46-47页 |
4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牛肉制品彩虹色斑的变化与肌原纤维结构的联系 | 第49-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2页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试验方法 | 第50-52页 |
·超声水浴处理 | 第50页 |
·肌原纤维蛋白质提取 | 第50-51页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51页 |
·SDS-PAGE电泳 | 第51-52页 |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的测定 | 第52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52页 |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肌原纤维蛋白水解 | 第52-53页 |
·超声水浴处理后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变化情况 | 第53-54页 |
·超声水浴处理后电镜图 | 第54-55页 |
·不同温度煮制后电镜图 | 第55-57页 |
·NaCl和复合磷酸盐腌制后电镜图 | 第57-58页 |
3 讨论 | 第58-59页 |
4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全文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