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越文摘要 | 第4-8页 |
壹 引言 | 第8-13页 |
(一) 论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8-9页 |
(二)关于“数+量+名”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9-11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四) 调查对象与语料的确定 | 第11页 |
(五)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贰 偏误类型 | 第13-30页 |
1. 数词偏误 | 第13-15页 |
·多余数词 | 第13-14页 |
·缺少数词 | 第14-15页 |
·数词混用 | 第15页 |
2. 量词偏误 | 第15-21页 |
·多余量词 | 第16-17页 |
·缺少量词 | 第17-18页 |
·量词误代 | 第18-20页 |
·因同音而误代 | 第18页 |
·因觉得同音而误代 | 第18-19页 |
·量词混用 | 第19-20页 |
·“个”泛用的错误 | 第20-21页 |
3. 名词偏误 | 第21-22页 |
·缺少中心名词 | 第21页 |
·时间名词的错误 | 第21-22页 |
4. 量名搭配错误 | 第22-23页 |
5. 数量短语偏误 | 第23-25页 |
·多余数量 | 第23页 |
·缺少数量 | 第23页 |
·数量短语(多层定语中)的位置不当 | 第23-24页 |
·数量结构重叠 | 第24-25页 |
6. 数量名结构中的“的”位置造成偏误 | 第25-30页 |
·结构助词“的”隐现不当 | 第25-27页 |
·该用“的不用 | 第25-26页 |
·不该用“的”而用 | 第26页 |
·“的”的位置不当 | 第26-27页 |
·数量名结构中的“插入”造成偏误 | 第27-30页 |
·“多”插入的偏误 | 第27-28页 |
·“半”插入的偏误 | 第28-29页 |
·其他插入的偏误 | 第29-30页 |
叁 偏误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1. 母语的负迁移 | 第30-33页 |
2. 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干扰 | 第33页 |
3. 学习者交际策略不当 | 第33-34页 |
4. 教材编写与词典标注不当的原因 | 第34页 |
肆 教学策略 | 第34-40页 |
1. 不同阶段的量词教学 | 第35-37页 |
·初级阶段教学以简单的“数量名”搭配练习为主 | 第35页 |
·中级阶段“数量名”结构教学要注重汉越“数量名”的比较教学 | 第35-36页 |
·高级阶段“数量名”教学以量词的锤炼为中心 | 第36-37页 |
2. 要帮助学生树立““数量名”选用必须进入语境”的观念 | 第37-38页 |
3. 把握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加上汉越语“数量名”的对比研究 | 第38-39页 |
4. 深化汉语“数量名”的本体研究 | 第39页 |
5. 改进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 第39-40页 |
伍 结言:总结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