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19页 |
| ·葡萄酒的保健功能 | 第9-10页 |
| ·葡萄酒对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 第10-11页 |
| ·氨基甲酸乙酯概述 | 第11-12页 |
| ·EC的危害 | 第12页 |
| ·EC的限量标准及普遍含量 | 第12-13页 |
| ·EC的形成机理 | 第13-14页 |
| ·降低EC含量的方法 | 第14-15页 |
| ·降低葡萄酒中EC含量的方法 | 第14-15页 |
| ·降低黄酒中EC含量的方法 | 第15页 |
| ·EC的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 ·GC/MS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9-26页 |
| ·材料和仪器 | 第19-2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19-20页 |
| ·材料 | 第20页 |
| ·分析方法 | 第20-26页 |
| ·还原糖、总糖:斐林试剂法 | 第20页 |
| ·快速氧化法测酒精度 | 第20-21页 |
| ·尿素的测定方法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6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5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26-31页 |
| ·最大发射波长和最大激发波长 | 第26-27页 |
| ·流速对测定EC的影响 | 第27-2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中流动相梯度的确定 | 第28-29页 |
| ·氨基甲酸乙酯的定性 | 第29-30页 |
| ·二苯吡喃醇和氨基甲酸乙酯的暗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0页 |
| ·二苯吡喃醇和氨基甲酸乙酯反应温度的确定 | 第30页 |
| ·酒样稀释度的确定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页 |
| ·测定方法的评估 | 第31-32页 |
| ·添加回收试验 | 第31页 |
| ·方法的可靠性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页 |
| ·HPLC-FLD在不同年份白兰地测定中的应用 | 第32页 |
| ·用HPLC方法对白兰地样品测定结果线性关系的确定 | 第32页 |
| ·小结 | 第32页 |
| ·气质联用方法的优化 | 第32-40页 |
| ·EC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探索和优化 | 第32-37页 |
| ·葡萄酒、白兰地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探索和优化 | 第37-40页 |
| ·小结 | 第40页 |
| ·GC/MS方法可行性和可靠性研究 | 第40-42页 |
| ·方法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研究 | 第40-41页 |
| ·方法的精密度研究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页 |
|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EC含量的变化 | 第42-44页 |
| ·赤霞珠发酵过程中EC含量的变化 | 第42页 |
| ·梅鹿辄发酵过程中EC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 ·蛇龙珠发酵过程中EC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页 |
| ·不同产地和不同年份赤霞珠、梅鹿辄和蛇龙珠干红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含量 | 第44-46页 |
| ·不同产地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 | 第44-45页 |
| ·不同产地梅鹿辄、蛇龙珠干红葡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 | 第45页 |
| ·不同年份的干红葡萄酒中EC含量的研究 | 第45-46页 |
| ·小结 | 第46页 |
| ·白兰地中EC的含量的研究 | 第46-48页 |
| ·不同年份的白兰地中EC含量的研究 | 第46-47页 |
| ·白兰地粗馏、精馏过程蒸馏液中EC的研究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页 |
| ·发酵过程中添加酸性脲酶对葡萄酒中EC含量的消除效果 | 第48-50页 |
| 4 结论 | 第50-52页 |
| 5 展望 | 第52-53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 8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