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结冷胶概述 | 第8-11页 |
·结冷胶的分子结构 | 第8-9页 |
·结冷胶的理化性质 | 第9页 |
·结冷胶的生物合成过程 | 第9-11页 |
·结冷胶的应用 | 第11页 |
·结冷胶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立题依据 | 第11-12页 |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12-13页 |
·发酵生产结冷胶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3-21页 |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菌种 | 第13页 |
·培养基 | 第13页 |
·主要试剂 | 第13-14页 |
·主要仪器 | 第14页 |
·实验方法 | 第14-21页 |
·培养方法 | 第14-15页 |
·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第15页 |
·产胶量的测定方法 | 第15页 |
·粘度的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凝胶强度的测定方法 | 第16页 |
·残糖测定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含量 | 第16页 |
·结冷胶溶液流态特性的比较方法 | 第16-17页 |
·特性粘度和粘均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 第17-19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19页 |
·酶法除蛋白方法 | 第19页 |
·低能氮离子束诱变方法 | 第19-21页 |
·菌膜的制备 | 第19页 |
·低能氮离子注入处理 | 第19页 |
·突变菌株的筛选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结果和讨论 | 第21-42页 |
·结冷胶生产菌Pseudomonas elodea ATCC 31461 的诱变育种 | 第21-28页 |
·通过特性粘度和粘均分子量评判结冷胶分子量 | 第21-22页 |
·低能N~+离子束诱变条件的优化选择 | 第22-23页 |
·突变株的筛选 | 第23-24页 |
·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 | 第24页 |
·突变株的上罐放大分批发酵验证 | 第24-26页 |
·突变株发酵结冷胶的性质测定 | 第26-27页 |
·出发菌与突变菌的性状差异 | 第27页 |
·本节小结 | 第27-28页 |
·结冷胶发酵工艺的研究 | 第28-35页 |
·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的研究 | 第28-30页 |
·碳源对结冷胶发酵的影响 | 第28-29页 |
·氮源对结冷胶发酵的影响 | 第29-30页 |
·培养基中复合氮源对结冷胶产量和分子量、凝胶强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不同MgSO_4 浓度和磷酸氢二钾浓度的影响 | 第31-32页 |
·接种量对结冷胶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页 |
·装液量对结冷胶产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培养温度对结冷胶发酵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不同初始pH 对结冷胶发酵的影响 | 第34页 |
·Pseudomonas elodea A3-5 发酵过程曲线 | 第34-35页 |
·本节小结 | 第35页 |
·发酵液中结冷胶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35-41页 |
·酶法去除发酵液中蛋白质 | 第36页 |
·过滤方法去除发酵液中蛋白质 | 第36-37页 |
·脱乙酰基过程和复溶条件对凝胶强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干燥条件对结冷胶凝胶强度造成的影响 | 第39-40页 |
·本节小结 | 第40-41页 |
·论文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