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3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3.1 清洗设备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水射流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3 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预期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预期目标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清洗机的振动输送模型研究 | 第22-34页 |
2.1 农产品清洗工艺分析 | 第22页 |
2.2 振动输送机构运动和力分析 | 第22-24页 |
2.3 振动槽上单颗粒农产品运动分析 | 第24-29页 |
2.3.1 振动槽上单个颗粒的受力分析 | 第24-25页 |
2.3.2 单颗粒农产品滚动模型建立及分析 | 第25-27页 |
2.3.3 单颗粒农产品移动模型建立及分析 | 第27-29页 |
2.4 振动槽运动参数对单颗粒农产品运动影响分析 | 第29-33页 |
2.4.1 振动槽振动频率对农产品颗粒运动的影响 | 第29-31页 |
2.4.2 振动方向角对农产品颗粒运动的影响 | 第31-32页 |
2.4.3 振动槽运动参数确定 | 第32-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喷嘴结构及射流技术研究 | 第34-60页 |
3.1 水射流的理论基础 | 第34-39页 |
3.1.1 层流和湍流 | 第34页 |
3.1.2 自由水射流的结构 | 第34-35页 |
3.1.3 冲击射流模型 | 第35-36页 |
3.1.4 水射流的基本参数 | 第36-38页 |
3.1.5 水射流清洗机理分析 | 第38-39页 |
3.2 水射流喷嘴结构研究 | 第39-42页 |
3.2.1 喷嘴结构形式确定 | 第39-41页 |
3.2.2 喷嘴结构参数理论分析 | 第41-42页 |
3.3 流体仿真基础理论及软件简介 | 第42-45页 |
3.3.1 计算流体动力学基础 | 第42-44页 |
3.3.2 CFD仿真软件简介(FLUENT) | 第44-45页 |
3.4 实心锥形喷嘴水射流的数值模拟 | 第45-51页 |
3.4.1 单喷嘴射流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3.4.2 自由射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3.4.3 射流角度对冲击射流流场影响分析 | 第48-51页 |
3.5 多股射流流场数值模拟 | 第51-57页 |
3.5.1 双股自由射流流场数值模拟 | 第51-55页 |
3.5.2 双股冲击射流流场数值模拟 | 第55-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4章 颗粒型农产品动态清洗过程数值模拟 | 第60-84页 |
4.1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60-67页 |
4.1.1 离散元基本理论及仿真软件简介 | 第60-64页 |
4.1.2 FLUENT与EDEM耦合理论及流程 | 第64-67页 |
4.2 清洗喷嘴布置及射流流场数值模拟 | 第67-70页 |
4.2.1 喷嘴布置方案 | 第67-68页 |
4.2.2 清洗机流场数值模拟 | 第68-70页 |
4.3 基于EDEM的颗粒型农产品模型及振动输送模型构建 | 第70-72页 |
4.3.1 颗粒接触模型 | 第70-71页 |
4.3.2 待清洗的农产品颗粒模型建立 | 第71-72页 |
4.3.3 清洗机振动输送模型构建 | 第72页 |
4.4 颗粒型农产品动态清洗过程数值模拟参数设置 | 第72-77页 |
4.4.1 EDEM参数设置 | 第73-75页 |
4.4.2 FLUENT参数设置 | 第75-76页 |
4.4.3 耦合模块参数设置 | 第76-77页 |
4.5 耦合仿真过程分析 | 第77-79页 |
4.6 动态清洗过程因素分析与试验设计 | 第79-82页 |
4.6.1 因素分析及正交仿真试验设计 | 第79-81页 |
4.6.2 仿真试验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颗粒型农产品动态清洗实验研究 | 第84-90页 |
5.1 实验目的 | 第84页 |
5.2 清洗试验台设计 | 第84-85页 |
5.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85-87页 |
5.4 实验验证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总结 | 第90-91页 |
6.2 创新点 | 第91页 |
6.3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