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受以下基金项目的资金支持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1 酿酒葡萄皮渣的生产现状和利用价值 | 第12-13页 |
1.2 食品干燥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常用的干燥方法及其优缺点 | 第13页 |
1.2.2 红外干燥的原理及其干燥特点 | 第13-17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酿酒葡萄皮渣的干燥方法研究 | 第20-43页 |
2.1 实验材料、设备和试剂 | 第2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0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2.2.1 干燥方法 | 第20-22页 |
2.2.2 干燥数学模型拟合 | 第22-23页 |
2.2.3 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 | 第23-24页 |
2.2.4 多酚和原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2.5 葡萄籽细胞组织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24-25页 |
2.2.6 数据处理 | 第25页 |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41页 |
2.3.1 红外干燥、对流热风干燥以及红外与对流热风(65℃)两步干燥比较 | 第25-31页 |
2.3.2 晒干、非连续红外干燥以及红外与对流热风(55 和 75℃)两步干燥比较 | 第31-40页 |
2.3.3 葡萄籽切面的超微结构观察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干燥处理对酿酒葡萄皮渣制成的超微粉质量的影响 | 第43-48页 |
3.1 实验材料、设备和试剂 | 第4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43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2.1 皮渣的干燥处理 | 第43-44页 |
3.2.2 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 | 第44页 |
3.2.3 单体酚含量测定 | 第44页 |
3.2.4 真菌毒素含量测定 | 第44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44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3.3.1 超微粉的微生物菌落总数 | 第44-46页 |
3.3.2 超微粉的单体酚含量 | 第46页 |
3.3.3 超微粉的真菌毒素含量 | 第46-47页 |
3.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8-51页 |
4.1 讨论 | 第48-49页 |
4.2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图版说明 | 第57-61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的文章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