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原料及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论文

新型酰基吡唑啉酮稀土配合物传感器的研制及食品添加剂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4-16页
        1.1.1 酰基吡唑啉酮及其配合物第14页
        1.1.2 电化学传感器第14-16页
        1.1.3 联吡啶第16页
    1.2 酰基吡唑啉酮及稀土配合物的研究概况第16-17页
    1.3 聚联吡啶在电化学中的应用简介第17-18页
    1.4 甲基苯酚、阿斯巴甜和胭脂红的电化学性质简介第18-19页
    1.5 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概况第19-22页
        1.5.1 三电极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与分类第20-21页
        1.5.2 三电极电化学传感器实验方法的研究第21-22页
        1.5.3 电化学传感器中化学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性能研究第22页
    1.6 本课题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2-24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4-31页
    2.1 仪器与试剂第24-25页
        2.1.1 实验仪器第24页
        2.1.2 实验试剂第24-25页
    2.2 配合物的合成第25-26页
    2.3 溶液的配制第26-27页
    2.4 实验方法第27-31页
        2.4.1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在[Gd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测定第27-28页
        2.4.2 阿斯巴甜在[Nd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测定第28-29页
        2.4.3 胭脂红在[Sm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测定第29-30页
        2.4.4 样品分析方法第30-31页
第3章 结果与讨论第31-51页
    3.1 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在[Gd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测定第31-37页
        3.1.1 BHT 在裸玻碳电极、Pbpy/GCE、[GdL_3(HL)]·H_2O/GCE和[Gd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上的电化学循环伏安曲线第31-32页
        3.1.2 pH 值的选择第32-33页
        3.1.3 聚联吡啶和[GdL_3(HL)]·H_2O 用量的影响第33-35页
        3.1.4 扫描速度对峰电流的影响第35页
        3.1.5 峰电流与底液中甲基苯酚浓度的关系第35-36页
        3.1.6 干扰第36-37页
        3.1.7 [Gd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再现性研究第37页
        3.1.8 样品分析第37页
    3.2 阿斯巴甜在[Nd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测定第37-43页
        3.2.1 阿斯巴甜在[NdL_3(HL)]·H_2O/Pbpy/GCE 上的循环伏安曲线第37-39页
        3.2.2 pH 值的选择第39-40页
        3.2.3 [NdL_3(HL)]·H_2O 用量的影响第40-41页
        3.2.4 峰电流与底液中阿斯巴甜浓度的关系第41页
        3.2.5 扫描速率的影响第41-42页
        3.2.6 抗干扰能力探究第42页
        3.2.7 [Nd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再现性研究第42-43页
        3.2.8 样品分析第43页
    3.3 胭脂红在[Sm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测定第43-50页
        3.3.1 [SmL_3(HL)]·H_2O 用量的影响第43-45页
        3.3.2 胭脂红在[SmL_3(HL)]·H_2O /Pbpy /GCE 上的脉冲伏安曲线第45页
        3.3.3 pH 值的选择第45-47页
        3.3.4 扫描速率的影响第47页
        3.3.5 富集条件对胭脂红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第47页
        3.3.6 峰电流与底液中胭脂红浓度的关系第47-48页
        3.3.7 [SmL_3(HL)]·H_2O/Pbpy/GCE 传感器的稳定性第48-49页
        3.3.8 干扰第49页
        3.3.9 样品分析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奈基/菲基双喹喔啉衍生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下一篇:“绿色”催化新材料:氮杂环过渡金属配位超分子的设计及研究